快讯!快讯! 美国驻马里大使馆突然宣布了“立即离开”的警告。 马里局势连着几个月往下走,中外机构都在收缩动作,这不是过敏反应,而是当地袭击密度在升高,目标更明确,风险离在外人员越来越近。 时间线摆清楚:今年7月,国内相关部门就提醒在马人员停工停产、择机撤离。8月,中国驻马里使馆发布紧急安全提醒,要求尽快离开;8月下旬,马里中国商会连夜开安全会,强调把人身安全放在第一位。 现场案例也在敲钟。据多方报道,今年5月后中资被盯上的频率上行,6月一家中马合资糖厂被烧,个别绑架案被曝索要赎金,涉事区域活动轨迹、通行车辆都被不法分子盯梢,这类定点下手的特征更明显。 对照一下外方动向,能看出节拍。美方近年多次下调在马人员规模,10月29日再次面向公民发出“立即离开”的提醒。这意味着不仅是偏远地区,就连交通线和城郊也不再安全。 矛头指向的根子不在一天两天。自2012年政变后,北部和中部武装活跃,路障、伏击、爆炸成片出现。联合国在马任务伤亡长期居高,去年底完成撤出后,空档期让道路和乡镇的治安更薄弱。 外部力量轮番上阵也没压住火。法方从2013年打到2022年,九年拉网式清剿,最终被马里当局请走,留下的是力量断档与地盘重洗。强推外力,往往容易陷入你来我往的拉扯。 俄方的人马随后进入。多家媒体报道,原先的瓦格纳力量在非洲的人员调整,由新的“非洲军团”接手部分任务,但今年多起车队遭伏击的消息不断传出,地面推进并不顺利。 把这些拼在一起就明白了:联合国撤出后护栏减少,法方退场、俄方接手的同时,本地武装乘机扩张,谁都在抢地盘,公路与工地最先变危险,外籍项目与人员就成了显眼目标。 回到在马中资和侨民,原则只有一条:先保人、再保物。数十个在建项目要么降速要么停摆,落实硬措施,比如缩短路线、调整通勤时段、减少集中露面、分批撤离,能合并的营地就地合并,能远离的尽量远离。 使领机构的提醒不是形式,企业和个人也要跟上:建立日报机制,行前做路段勘察,联络当地安保公司,重要节点使用多车协同,通信备份、定位共享、医疗包随身,这些细节能救命。 放眼别国的经验也能借用。多国在非洲类似场景下采用包机与陆路接驳的组合,先把人从高风险区转运到临近相对安全点,再统一撤出,别在一个口子聚集太久。 这次又一次证明,硬压并不能快速收场,外来队伍的轮换解决不了根本秩序的缺口。马里的路,最终还是要靠当地把基层治安和公共服务一点点补起来,外部只能做减法、做避险。 眼下最紧要的,是把该走的人安全带出来,把该停的项目果断按下暂停。等到通行线稳定、现场条件具备,再谈复工不迟。命和安全在前,其他都往后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