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据媒体报道,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约瑟夫·斯蒂格利茨突然宣布了自己的看法:中美都不太高兴,美国不想当第二,中国也不想做老大。 从这句话往下聊,重点很明确:中国不抢名头,先把家底做厚,顺着自己的路走。 201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到了2023年全球占比约30%。对照过去十年,美国产能更多外移,中国把产能留在本土持续升级。 工业门类这块更直观,中国覆盖全部工业门类,配套链条完整。很多国家在关键环节要外采,中国能把全流程接起来,稳定性高。 企业层面也能看出来,2023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国企业有142家。华为、宁德时代长期加大研发投入,美国也有头部公司,但硬件链条分布更分散。 标准专利说明技术底座,据公开统计5G标准必要专利中国企业占比接近四成。华为排名靠前,美国和欧洲企业在榜但份额不高,竞争态势清楚。 芯片和设备曾被卡,美国收紧高端芯片与工具出口并联合部分伙伴限供。结果是国内研发没有降速,产线照样迭代升级,韧性更强。 新能源汽车这两年跑得稳定,2023到2024年中国产销全球居首。美国渗透率不低,但整体规模和配套网络不如中国完整,用户选择更有限。 动力电池装机能看端倪,宁德时代、比亚迪份额领先,供应链协同顺畅。韩国企业实力也在,但整车与电池一体协同方面中国优势更明显。 用钱的态度也能看节奏,SIPRI数据显示中国军费占GDP大约1.2%到1.3%。美国绝对值更高,中国把更多资源投向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提高长期硬实力。 回到G2的老话题,2009年就有人提过两家主导的说法。中国没有跟进,强调多边合作,按自己的盘子安排节奏,不被外部牵着走。 斯蒂格利茨这次的表态,折射的是两边心态差异。中国不追名头,靠产业、技术和配套把分量堆起来,结果更扎实。 路子清晰,节奏稳当,话少事实。等到能力更强,分量自然显出来,名头不是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