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上将布朗在接受美国有线电视采访时表示:过去是美苏对峙,现在是美中对峙,而中国远比过去的苏联强大!美中两国许多观念不同,但我认为千万不能开战,这对美中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是一种灾难,损失代价将堪比二战! 美国空军上将布朗的判断,直接点透了全球战略格局的新玩法——美苏对峙的旧剧本早就翻篇了,现在美中博弈的核心里,中国的实力可比当年的苏联全面太多。 想当年美苏冷战,苏联的硬实力基本靠军事和石油撑场面,典型的“偏科生”:重工业猛得没边,坦克、战机造得飞起,可轻工业烂到根儿上,老百姓想买双袜子都得靠票,日常用品缺口大得吓人。 就算在七八十年代的鼎盛时期,苏联的经济总量顶破天也就到美国的60%,还严重依赖石油出口,国际油价一跌,国力立马跟着缩水,根本经不起折腾。 再看现在的中国,2024年GDP已经冲到18.53万亿美元,占到美国29.16万亿美元的六成以上。这个比例不光超过了苏联巅峰时期,更关键的是经济底子扎实得很。 苏联当年的制造业全靠军工撑着,其他领域严重滞后,而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5年稳坐全球第一,占全球比重快摸到30%了。从针头线脑的小物件,到光伏板、新能源车这样的大件,全球一半以上的产量都来自中国。 单说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就飙到了641万辆,顺差高达739亿美元,这种从低端到高端全能覆盖的产业链本事,当年靠资源出口过日子的苏联想都不敢想。 更别提中国牵头搞的RCEP,2024年区域内贸易额达到5.83万亿美元,占全球29.1%,比欧盟内部的交易规模还大,这种渗透到全球经贸毛细血管里的影响力,苏联当年的经互会根本没法比。 军事层面的差距更明显。苏联当年走的是“堆数量”路线,几万辆坦克密密麻麻压境西欧,看着吓人,可武器更新慢,体系化作战能力也跟不上。 当年苏联的航空工业,零件生产散在各个加盟共和国,后来一解体,整条供应链直接崩了,很多先进武器直接成了摆设。 现在中国的军事力量走的是“质量+体系”的路子,歼-20的服役数量早破了300架,一年能交付50架以上,产量稳得很。 虽然比美国F-35的千架规模少点,但从材料研发到总装出厂,全产业链都在国内,根本不怕被人“卡脖子”。 当年苏联花了几十年都没搞成的电磁弹射,中国福建舰已经稳稳用上了;美国还在反复测试的高超音速武器,中国的东风-17早就列装部队,形成实战能力了。 这种实打实的技术突破速度,再加上每年稳定增长的军费支撑,比当年苏联单纯拼数量的威慑力,实在得多。 全球影响力的根基也完全不是一个路子。苏联当年靠意识形态拉拢盟友搞华约,搞阵营对立,除了给盟友送点军事援助,经济上跟西方几乎是各玩各的,没什么深度绑定。就算美苏对峙再凶,对全球产业链的影响也有限。 可现在的中美不一样,早就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每年双边贸易额超过6000亿美元。美国的芯片、农产品得靠中国市场消化,中国的制造业也需要美国的技术配套,谁都离不了谁。 更别说全球供应链里,从苹果手机的组装到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生产,少了中国这个关键环节,很多产业就得直接停摆。 就说RCEP区域,2024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比2021年翻了一倍还多,涨幅达到162.5%,这种深度融合的经贸网络,一旦开战可不光是战场上的输赢,全球GDP可能直接下跌10%以上,这损失跟二战时期15%的跌幅已经差不了多少了。 布朗作为空军上将,心里比谁都清楚现代战争的烧钱程度有多吓人。一艘美国福特级航母造价130亿美元,中国的003型也不便宜,真要是打起来,沉一艘就得亏掉上百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 更要命的是,中美都是核大国,常规冲突升级成核危机的风险,比当年美苏对峙时高多了。 而且两国经济深度绑定,“打赢”这个概念早就变模糊了——就算美国能在军事上占点表面便宜,国内的通胀、供应链断裂也得让老百姓买单,最后谁都捞不着好。 当年美苏冷战还能靠“星球大战”计划拖垮对手,现在面对制造业、市场、技术都能跟美国掰手腕的中国,这套老套路早就不管用了。 这也是为什么布朗会反复强调不能开战,毕竟当年美苏冷战没打起来有几分运气成分,现在美中要是真动起手,可就没那么好的运气兜底了,最后只会是两败俱伤,整个世界都得跟着遭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