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了没有: 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

经略简料 2025-11-07 18:10:03

发现了没有: 近几日,英、法、德、荷兰等欧洲国家对中国发声时,意大利女总理梅洛尼却突然“安静”下来,似乎变得“低调”了! 当欧洲多国接连对华表态时,梅洛尼保持异乎寻常的沉默,在纷扰中显得十分突出。这与她一年前身为欧盟内对华最强硬声音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 梅洛尼政府初期,曾将对华强硬作为一种地缘政治投资。 她高调主导意大利退出“一带一路”倡议,宣称此举是为“维护国家主权”。她也曾比法国更积极地推动欧盟对中国产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以此向跨大西洋盟友发出清晰的“忠诚”信号。 她期望通过这些行为,换取美国实质性的经济支持与安全保障。 然而,期望中的回报并未到来。美国并未取消对欧洲钢铝产品征收的关税,其《通胀削减法案》反而吸引意大利企业赴美设厂,造成本土约三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 在意大利面临能源危机时,华盛顿以自身供应不足为由,拒绝提供更多廉价液化天然气。这份地缘政治的“理想账户”被证明严重亏空。 与此同时,德国总理朔尔茨与法国总统马克龙相继访华,为本国带回了新能源汽车、空客飞机和核能合作等巨额订单。 这般鲜明对比,直接暴露了意大利初期策略的孤立处境与预判失算。 无论外交辞令多么响亮,最终都要接受国内经济这份“现实账本”的检验。 2023年,意大利的经济增长率仅为0.1%,公共债务占GDP比重高达140%,在欧元区垫底。 超过四分之一的年轻人找不到工作,工业产出持续下滑,宏观经济亮起刺眼的警报。 产业链上的具体环节遭重创,相关企业与从业者承受着实打实的切肤之痛。威尼斯港的升级计划因资金问题搁浅,某地中海枢纽港的集装箱处理量下降了12%。 曾是对华第三大出口市场的葡萄酒业,2023年出口额锐减23%,许多小型酒庄因此倒闭。 同为受影响的行业,汽车零部件行业损失惨重,不少企业面临订单下滑、营收承压的困境。因担忧关税反制,来自中国的订单锐减,而这些订单曾占其业务的一半。 企业的抗议声浪,成为迫使政策转向的强大推力。意大利工业联合会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的企业希望重启对华合作,企业家们公开批评退出“一带一路”是“不明智的决策”。 面对无法忽视的赤字,梅洛尼的政策开始校准。 去年夏天,她带领大型商业代表团访华,尽显与此前截然不同的务实作风。 此行签署了涵盖高端制造、绿色能源、文化旅游及医药健康等领域的十多项新合作协议,并达成为期三年的新合作行动计划。 此前的能源困境也找到了答案。 意大利能源巨擘埃尼集团与卡塔尔能源达成一项意义深远的合作,双方签署了为期 27 年的 LNG 长期供应合同。 自 2026 年始,埃尼集团每年将获供 15 亿立方米天然气。外交口径随之转变,昔日的强硬言辞被“中意是重要战略伙伴”的新表述所取代。她甚至曾携女儿游览中国景点,展现个人亲和力。 梅洛尼当前的“沉默”,并非退缩,而是一种策略性的重新布局。 梅洛尼的政策轨迹清晰地表明,任何试图将意识形态凌驾于经济规律之上的政治实验,都将付出沉重代价。 真正的国家主权,不仅在于政治上的独立宣言,更在于经济上的坚实基础和为民众创造福祉的务实能力。 信息来源:《稳中求变:梅洛尼执政三年的得与失》,光明网,2025年10月30日。

0 阅读:0
经略简料

经略简料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