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稀土管制能按住荷兰,没想到人家反手就把中低端DUV光刻机也禁了,连老设备维修都卡脖子。这波操作看着够刚,实则更像慌不择路的孤注一掷。 一场围绕高端制造的对峙正在升级。当荷兰收紧中低端DUV光刻机出口时,中国的稀土新规也开始瞄准全球供应链。 这并非简单的制裁与反制,而是一场深刻揭示了现代科技产业链脆弱平衡的博弈,双方都发现自己陷入了战略困境。 这场博弈的核心,在于双方都握有对方的“命门”,形成了一种相互挟持的僵局。ASML光刻机实现纳米级精度的物理基础,深深植根于中国的稀土供应链。 其用于稳定晶圆的磁悬浮工作台,依赖掺钕永磁体。EUV光刻机的电机对钕铁硼磁体需求甚巨,需超十公斤,该磁体成本占电机成本超三成。 其合作伙伴德国蔡司所造精密镜头,欲消除光学畸变,亦需仰赖中国高纯度镧玻璃。此玻璃全球产量中,中国占比高达九成。 硬币的另一面是,中国庞大的半导体产业同样高度依赖ASML。于中芯国际、华虹等企业里,约上百台DUV光刻机堪称生产28纳米芯片的中流砥柱,它们在芯片制造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力推动着相关产业的稳健发展。 荷兰的维修禁令,使得这些设备一旦故障,便可能成为废铁,迫使工程师冒险进行“拆收音机式”的维修。 这种依赖关系,因全球化进程中产能的高度集中态势而被显著放大,犹如涟漪在平静湖面不断扩散,影响力渐趋深远。 中国在稀土冶炼分离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掌控着全球逾八成的相关能力。与此同时,ASML近三成的年收入及近期一个季度超四成的订单皆源于中国市场,凸显双方经济关联之紧密。 面对这一僵局,双方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应对策略。荷兰与美国倾向于使用自上而下的行政命令,试图通过政治力量强行切断联系。 10月末,荷兰政府颁布新规,大幅收紧DUV管制,将门槛骤降至14纳米。此外,新规还设置了长达九十天的许可审批期,进一步限制相关技术与设备的流通。 这一举措堪称资本市场的 “惊雷”,瞬间掀起轩然大波。ASML 的股价第一时间给出反应,直接下挫 8.2%,生动印证了市场对该举措的强烈反应与剧烈震荡。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市场主体自下而上的灵活应对。面对当下的复杂局势,ASML 并未选择被动观望。 它快速出手,不仅在苏州投资搭建技术服务中心,还提前储备了价值 5 亿美元的零部件,更承诺将原本 45 天的维修周期压缩至 15 天,用一系列实际行动展现该公司工程师凭借参数的精细微调,成功研发出NX2000新机型。 此机型颇为巧妙,能够绕开现有的管制标准,展现出卓越的技术创造力。 与此同时,中国企业正紧锣密鼓地加速推进“B计划”,以积极之姿应对复杂局势,力求在风云变幻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谋求更为稳健且长远的发展。 闻泰科技等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增长强劲,而华虹、士兰微则在本土加速车规芯片的研发验证。这种行政干预与市场韧性的交锋,凸显了政治意图在复杂商业生态面前的局限性。 这场博弈打到最后,真正能一锤定音的胜负关键,已然聚焦在 “时间” 上,它成了左右博弈结果的核心要素。 两方的应对策略均带有明显的冒险赌博色彩,成败未可知。本质上,这已然成为一场 “承受短期阵痛” 与 “追逐长期愿景” 的较量赛跑,早已进入白热化的角逐阶段。对于ASML及其下游产业而言,危机迫在眉睫。 据估算,其生产所需的钕铁硼磁体库存仅能维持八周,其镜头供应商的特种稀土材料库存也同样告急。 连锁反应已传导至德国汽车业,由于芯片供应风险,大众、宝马等巨头的生产线或只能支撑二十天。 一旦中国的稀土许可延迟,ASML每月可能面临十五至二十台的产能削减。而另一边,所谓的“解药”却远在天边。 本土稀土投资计划已被美国提上推进日程,但与之配套的新磁体工厂建设步伐相对迟缓,要到 2028 年才能完成投产准备、正式落地运营。 尽管欧盟已在酝酿推动《芯片法案》,试图以此绕开荷兰的相关禁令,但要实现内部各方的协调统一,显然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间。 中国的国产光刻机替代方案虽在推进,但要全面满足高端需求尚需时日。在这场“远水”能否解“近火”的竞赛中,双方都在悬崖边试探。荷兰的强硬姿态看似决绝,实则暴露了其在稀土命脉被掣肘下的焦虑。 这并非一场可以速战速决的冲突,而是一场考验耐心与战略纵深的持久战。 信源:美媒报道,荷兰正式启动2025年光刻机出口新规,ASML对中国的DUV设备出口被全面禁止 2025年11月02日 11:20 财经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