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媒在本月4日报道称,根据今年9月的开会结果,普京让政府在12月1日之前,批准一项关于稀土开采和生产的发展路线图。 克里姆林宫发了文件,普京给内阁下了死命令,12月1号前必须拿出稀土开采和生产的发展路线图,就是奔着建自己的完整产业链去的。 这事儿看着突然,其实全是现实逼出来的,稀土这东西太重要了,不是普通石头,小到手机芯片,大到导弹、战斗机、新能源汽车,离了它根本造不出来。 俄罗斯手里的稀土储量一点不少,已探明的就有2800万吨,全球都排得上号,光西伯利亚那个托姆托尔矿床就有1.5亿吨,够用好多年了。 可尴尬就尴尬在,它守着金山却不会挖、不会炼,自己只能搞点初级开采,80%以上的加工产品都得从中国买,有的领域甚至依赖度超过95%。 2024年就因为从中国进口的稀土材料断了档,俄罗斯的苏-57战斗机产能直接跌了27%,坦克交付也晚了好几个月,这对还在冲突中的俄罗斯来说,简直是掐脖子的事儿。 普京这次这么急,给内阁只留了不到一个月时间,核心就是怕被人卡脖子,西方对俄罗斯的制裁一层叠一层,稀土加工需要的关键设备和技术,西方根本不卖给它。 更让俄罗斯坐不住的是,美国去年跟乌克兰签了矿产协议,要开发乌克兰的稀土,等于在俄罗斯边上安了个资源据点。 俄罗斯自己的军工需求还在暴涨,2024年对稀土材料的需求比2022年翻了3倍,要是供应被拿捏住,前线的武器生产线都得停摆,这可不是小事,直接关乎国家安全。 为了摆脱依赖,俄罗斯这次是下了血本,已经砸进去7000亿卢布,差不多630亿人民币,还计划接着投。 钱主要花在三个地方:一是升级矿区基础设施,西伯利亚那地方冬天能到零下四五十度,冻土层硬得很,开采设备损耗比中国高30%,还得修铁路、建电站,光基建就得花好几年。 二是建冶炼厂,重点搞稀土提纯和永磁材料生产,目标2030年能满足国内60%的需求。 三是搞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毕竟现在连分离稀土的关键设备都买不到,只能自己琢磨,还得从大学定向培养人才,可人才缺口就有1.2万,急也急不来。 可能有人纳闷,前阵子俄罗斯总理刚访华,签了17份合作文件,怎么转头就说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 其实这不是要跟中国翻脸,而是普京打得一手战略算盘,一方面,稀土加工利润太高了,出口原矿不如卖成品,利润能差5到8倍,俄罗斯不想一直当“资源出口国”,想靠稀土带动经济转型,毕竟石油天然气的行情越来越不稳定,得找新的增长点。 另一方面,现在全球稀土需求越来越大,2030年预计会翻倍,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和风电领域,俄罗斯想趁这个机会抢占市场,手里有成品才能当筹码。 但说实话,这事儿看着容易做着难,技术上的坎儿就很难迈过去,中国现在用的提炼技术回收率能到92%,俄罗斯还在用上世纪的老办法,回收率才30%,污染还大。他们找印度、白俄罗斯合作,可这俩国家的技术还不如俄罗斯自己,根本帮不上大忙。 虽然俄罗斯科学院说研发出了高纯度技术,但要量产至少得3年,成本也是个大问题,西伯利亚开采成本比中国高40%,就算造出来成品,价格也没优势。 不过普京这步棋也是没办法的办法,换成谁都得这么干,稀土现在就是战略武器,谁掌握了产业链谁就有主动权。 俄罗斯心里其实也清楚,真要补技术短板,最后还得跟中国合作,毕竟全球90%的加工产能都在中国,技术和设备也最成熟。 他们之前就悄悄找中国稀土集团谈过,想用铀浓缩技术换稀土加工设备,说白了就是想“取长补短”。 总的来说,普京搞稀土路线图,既是被逼出来的“安全自救”,也是为俄罗斯找未来的“经济出路”。 这事儿难是真难,短期内肯定没法完全摆脱对中国的依赖,但长远看,只要能把产业链建起来,俄罗斯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肯定能涨一大截。 这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计划,每一步都是冲着实际需求来的,毕竟在资源竞争这事儿上,靠别人不如靠自己,普京就是想让俄罗斯攥紧自己的“饭碗”。 参考资料: 观察者网《普京指示俄内阁批准稀土开采路线图 减少对外依赖》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普京责成批准稀有金属生产的路线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