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中国辛辛苦苦在14亿人中培养人才,老美是

承影简史 2025-11-07 19:10:19

中美“差距”究竟在哪?邱震海语出惊人:“中国辛辛苦苦在14亿人中培养人才,老美是在77亿人中收割人才,中国是个挣钱的好地方,但是留不住人才,这与环境有关!”短短2句话,却点破了问题的根本,发人深省! 说真的,邱震海这两句话听着太扎心了,但这就是实打实的现实,咱们中国 14 亿人,这些年在教育上砸的钱、下的功夫真不少,从小学到大学,家长拼死拼活供孩子读书,国家建了那么多双一流大学,就是想培养出自己的顶尖人才。可偏偏很多尖子生读完书就走了,反而给美国做了 “嫁衣”,这事儿想起来就憋屈。 你看看美国那边,人家才 3 亿多人,根本不用费劲在自己人里死磕,直接把网撒向全世界 77 亿人,专挑现成的精英往回捞。 硅谷你知道吧?那儿 66% 的科技工作者都不是美国人,印度的占 23%,咱们中国的占 18%,本地人反倒成了少数。 全球四成的优秀精英都往美国跑,尤其是顶尖人工智能领域,原籍中国的研究人员占比都快赶上美国本土的了,38% 对 37%,这数据多刺眼。 更气人的是,全球顶级 AI 研究人员里,47% 都是在中国读完本科的,结果大多跑去美国发展了,等于咱们辛辛苦苦把苗养大,人家直接摘果子。 为啥美国能这么 “收割” 人才?说白了就是人家有套成熟的法子。 首先科研环境确实好,哈佛、MIT 那些名校不光教知识,还是全球科研的中心,想搞研究随时能接触到顶尖学者和设备。 钱也到位,政府和企业每年砸巨额资金支持基础研究,搞科研的不用到处求爷爷告奶奶拉赞助,安心做事就行。 待遇更不用说,薪资高,还有科研启动资金、稳定的职业路径,对年轻人来说太有吸引力了。你想啊,一个搞技术的,在哪不是干事?谁不想找个能安心出成果、付出有回报的地方。 再看咱们以前的情况,真的让人着急,清北那些顶尖名校,每年输出那么多高材生,好多人出国深造后就不回来了。 2006 年光清北两校去美国读博然后留下工作的就有上千人,1978 年到现在,在硅谷工作的清北学生都快两万人了。有数据说 85% 的留学生都留在美国,回来的才 4%,这账算下来太亏了。 为啥留不住?根本就是邱震海说的 “环境” 问题,以前咱们科研条件确实差,想买顶尖设备难,申请科研经费手续多,还得应付一堆行政琐事,哪有心思搞研究。 待遇也跟不上,同样是博士毕业,在美国拿的薪水比国内高不少,国内科研人员还经常加班,连休息时间都少。 更让人头疼的是评价体系,有时候资历、关系比真本事还管用,年轻人再有想法,没长辈点头也没法干,那些专心搞技术的哪懂什么人情世故,慢慢就心凉了。 我身边就有例子,一个北大计算机系的小伙子,在国内国企干了两年,天天加班不说,想搞点新研究根本没人支持,后来去了硅谷,人家给了长期项目和团队,现在做得风生水起。 但咱也别灰心,这几年情况早变了,国家早就意识到问题,开始下大力气改善环境,现在人才回流的越来越多了。 就说人工智能领域,归国人才每年增长率都 14%,其中从美国回来的占了四成多,因为国内机会多了。咱们有庞大的市场,互联网、自动驾驶这些领域发展得飞快,好多应用场景比美国还先进,成了最好的科技试验场。 华为、腾讯这些企业也开始主动去海外抢人才,高薪、科研自主权、团队支持都给到位,诚意十足。 而且咱们的硬实力也上来了,2025 年有报告说,全球顶尖科技论文作者里咱们占了 28%,排世界第一,自然指数排名前十的研究机构九所都是中国的。 工程师总量都超过 1700 万人了,这股力量太可观了。以前是咱们的人才往美国跑,现在不光咱们自己的人回来,连不少外籍专家都愿意来中国工作,说明咱们的环境真的变好了。 邱震海的话点出了过去的差距,但这差距不是一成不变的,美国靠收割全球人才领跑了几十年,可咱们靠自己培养、慢慢优化环境,正在把人才吸回来。 人才之争说到底就是环境之争,以前咱们留不住人,是环境有短板;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人才自然愿意回来,咱们不再只是 “人才工厂”,慢慢变成 “人才磁场” 了。 所以说,这差距是阶段性的,咱们现在走的路是对的,再给点时间,肯定能把这差距越缩越小。

0 阅读:6
承影简史

承影简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