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宣布了 11月8日消息,泰国投资促进委员会秘书长纳立6日透露,泰国政府将推出50亿泰铢支持计划,加快企业转型与人才培养。 这计划分两块:企业升级补贴最高能拿50%费用支持,20亿泰铢专门培养10万高技能人才,包括3万学生和7万在职人员。 先说说泰国当下的处境,懂行的都知道,这些年泰国想搞 “泰国 4.0” 战略,盼着从传统农业、低端制造往高科技、高价值产业转,但一直卡着俩脖子:企业没钱升级,市场没人干活。 就说那些中小企业吧,想换台智能机器、搞套线上管理系统,动辄几百万泰铢的投入,风险投资占比才 0.14%,比新加坡、印尼差远了,根本扛不住。 再看人才,数字技术人才缺口大得吓人,全国 57 万信息通信技术人员里,高技能的才占 11.6%,搞嵌入式技术的也就 1600 来人,连华为在泰国招人都头疼,说高层次专家连基准水平的 20% 都达不到。 旅游行业看着人多,恢复到疫情前的 99% 了,但缺的是会高端按摩、懂多语种的导游,普通工人根本顶不上趟。这 50 亿泰铢的计划,就是冲着这俩堵点来的。 企业升级给 50% 费用补贴,这力度真是下了血本,简直是给中小企业送来了救命钱。之前泰国正大集团搞低碳大米,自己掏 250 泰铢 / 吨补贴农户,才勉强把产量提上去,要是当时有政府补贴托底,哪用这么费劲。 现在不一样了,不管是农业搞绿色转型,还是工厂换自动化设备,只要是升级需要的花费,政府直接承担一半。 就像现在微软、谷歌、阿里云都在泰国建数据中心,亚马逊还要投 50 亿美元建三个可用区域,这些大项目带动的上下游企业,想跟着搞配套升级,有了这补贴就能大胆下手了。 那些小工厂更不用说了,之前想装个大数据系统都得掂量半年,现在政府帮衬一半,不用再怕投入打水漂,搞不好就能从只能接小订单的作坊,变成能进全球供应链的正规军。 要知道泰国之前取消了钢铁行业的补贴,就是要把钱花在刀刃上,现在这 50% 的补贴精准给到需要升级的行业,比撒胡椒面管用多了。 再说说那 20 亿泰铢培养 10 万高技能人才,这才是长远打算,毕竟机器再好也得人会用。 泰国鲁班工坊就是个好例子,2016 年跟中国合作搞的,光高铁相关专业就培养了 1800 多人,那些学信号控制的学生,毕业后要么进铁路公司,要么去深造,企业都抢着要。 这次计划要培养 3 万学生、7 万在职人员,正好补上缺口。学生能学啥?肯定是现在最缺的数字技术、新能源这些本事,就像泰国国立法政大学那几个拿了华为 ICT 大赛奖的学生,没毕业就不愁找工作,待遇还好。 在职人员的培训更关键,那些从关闭工厂转去服务业的工人,还有酒店里想升级成高级技师的员工,通过培训掌握新技能,既能涨工资,也能帮企业提升竞争力。 华为之前都帮泰国培养了 10 万多 ICT 人才,这次政府牵头,肯定能比企业单打独斗效果好,说不定用不了几年,泰国搞人工智能、云计算的人才就够用了。 可能有人觉得 11 亿人民币不算多,但对泰国来说,这是精准发力。你看数字经济增速都快是 GDP 的两倍了,2025 年规模要到 570 亿美元,要是没人没技术,这些目标都是空谈。 就像越南搞低碳大米,政府主导搞认证,泰国靠私营资本驱动,现在有了政府补贴和人才支持,正大集团的低碳大米从 2 万吨扩到 4 万吨的目标肯定能更快实现,还能卖上更好的价钱。 那些数据中心项目也是,2027 年容量要从 350 兆瓦涨到 1 吉瓦,得多少技术工人维护?这 10 万人才正好能顶上用场,不然项目建好了也得趴窝。 说实在的,泰国这步棋走得挺聪明。之前吸引外资不如越南、印尼,就是因为企业升级难、人才不够,现在给补贴帮企业升级,培养人才留住项目,外资自然愿意来。 而且这计划接地气,企业能拿到真金白银的补贴,工人能学到挣钱的本事,学生毕业有好工作,都是老百姓能摸得着的好处。不像有些政策光喊口号,这个计划从企业到个人都照顾到了,实实在在帮经济打基础。 往后看,这 50 亿泰铢花下去,说不定能让泰国在东南亚的竞争中抢个好位置。毕竟数字经济要占 GDP30% 的目标,靠的就是企业一步步升级、人才一点点培养。 现在华为要接着培训 2 万多云与 AI 开发者,鲁班工坊还在源源不断输出技能人才,再加上企业有补贴敢投入,用不了几年,泰国说不定真能成东南亚的技术中心。 这计划不是短期救急,是给未来十年的经济铺路,真是件靠谱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