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缺德了!”10月9日,湖南益阳,家属正在殡仪馆举办丧事,结果,工作人员却将门口摆放的花篮推倒、踩烂!经过观察,工作人员只破坏了木架的花篮,塑料的花篮却完好无损,原来,这些木架花篮是家属从外面买的。殡仪馆:存在不妥,将改进。 某户人家正为逝者举办丧事,家属们或红着眼眶在灵堂守灵,或轻手轻脚整理门口的花篮,连交谈都刻意压低声音,生怕惊扰了长眠的亲人。谁也没料到,这场肃穆的告别仪式,会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破坏搅得满是屈辱与愤怒。 门口整齐摆放的花篮中,几篮木质花架的尤为显眼,鲜灵的花瓣带着晨露的湿气,是家属特意从外面花店定制的。他们想着,用这一束束饱含心意的鲜花,为逝者铺就最后一段体面的路,也寄托生者的思念。 可没等仪式过半,几名殡仪馆工作人员径直走向门口,起初众人以为是来帮忙整理,未曾想他们抬手就将木架花篮往地上猛推,“哗啦”一声脆响,木架散架,鲜花、包装纸散落一地。 更令人发指的是,有人竟抬起脚,对着散落的花篮狠狠踩踏,娇艳的花朵被碾得稀烂,木片碎成残渣。而旁边几篮塑料架子的花篮,工作人员却视若无睹,依旧完好无损地立在原地。灵堂里的家属听见响动跑出来,看到这一幕,刚憋回去的眼泪瞬间涌了上来。 “这哪里是毁东西,分明是糟践我们对逝者的心意!”一位家属红着眼眶,声音因愤怒而微微颤抖。 帮忙的亲戚和吊唁的宾客也怒火中烧,低声谴责:“太缺德了!人家正办丧事,怎么能这么不近人情?”有人指着完好的塑料花篮,一语道破天机:“肯定是木架花篮是外面买的,塑料的是殡仪馆的!这是逼人家在这儿消费呢!” 后续了解到,这家殡仪馆的塑料花篮要么售卖要么出租,价格比外面高出不少。 家属觉得不划算,更想让悼念之物多份真心,便选择从外面定制木架花篮,没成想竟招来这般报复性破坏。 此事经网友曝光后,迅速引发轩然大波。“殡葬行业最该讲‘死者为大’,现在满脑子都是钱!”“家属正承受丧亲之痛,这不是往人伤口上撒盐吗?”网友们的愤怒,源于对这种漠视悲痛、唯利是图行为的强烈反感。 有人直言:“就算是做生意,也得守规矩、讲良心,靠破坏别人东西逼消费,这哪里是服务,分明是欺负人!” 确实,办丧事的时刻,家属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中,根本没心思与人争执对错,往往只能吃哑巴亏。 起初,家属找殡仪馆要说法,工作人员还支支吾吾找借口,一会儿说“整理场地”,一会儿说“怕影响秩序”,这般牵强的理由,谁也不会相信。 直到视频在网络上持续发酵,舆论压力越来越大,殡仪馆才姗姗来迟地发布声明,称“相关人员行为存在不妥,将批评教育并改进”。可这份轻飘飘的回应,毫无诚意可言,踩碎的花篮无法复原,家属心中的委屈与被冒犯的感觉,更不是一句“改进”就能抹平的。 殡仪馆,本是生命终点的“摆渡人”,是守护逝者尊严、慰藉生者悲痛的地方。这里的每一份服务,都应带着对生命的敬畏、对人情的体恤。 可这家殡仪馆,却将商业利益凌驾于基本人情之上,为了逼迫家属消费,竟在最肃穆的场合,做出如此践踏他人心意的行为。这种做法,丢的不仅是行业的脸,更是对“死者为大”传统伦理的亵渎。 殡葬行业的特殊性,在于它面对的是悲痛中的人群,提供的不仅是服务,更是情感的慰藉与尊严的守护。消费者选择在哪里消费、选择何种悼念方式,本应是自由选择。 殡仪馆若想赢得认可,靠的应是合理的价格、贴心的服务,而非这种强买强卖、报复性破坏的下三滥手段。 网友们骂“太缺德”,骂的从来不是正常的商业盈利,而是这种不管他人死活、只认钱的冷漠。办丧事,是人生中最沉重、最脆弱的时刻,家属捧着一颗真心来寄托哀思,却被冷冰冰的逐利逻辑踩在脚下,这种伤害,远比损失几篮花篮更为深刻。 希望这场风波,能真正给涉事殡仪馆敲响警钟,更能引起殡葬行业的反思。赚钱无可厚非,但不能赚亏心钱;做生意可以,但不能丢了底线。殡葬行业的核心,应是“以人为本”,是用专业的服务、真诚的态度,为生命的终点添一份体面,为生者的悲痛减一分沉重。 毕竟,比起金钱,人心与尊重才更为金贵。愿所有殡仪馆都能守住初心,让生命的最后一程,多些温暖与尊严,少些铜臭与冒犯。别让本该守护体面的地方,变成寒了人心的所在。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殡葬行业该如何平衡利益与人文关怀?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信息来源:海报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