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下好了,不止湾湾人民知道了,就连全国人民都知道了,朱立伦交权给郑丽文,提前离场!没想到现场没有人来捧场,看来大家都知道“烂泥扶不上墙”!韩国瑜特意出来握手致意,还说“辛苦啦”!现场那场面,简直尴尬到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这冷场并不是临时凑数的意外,是国民党积了多年的 “老寒腿”,到这儿终于扛不住了。而朱立伦这位号称 “政坛协调高手” 的前主席,说白了就是光会捣糨糊,不会解难题。 2016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他顶着 “蓝营共主” 的名头参选,结果输得底裤都快没了。蔡英文比他多拿近 300 万票,创下国民党参选以来最惨的纪录。 为啥输这么惨?因为他全程都在 “和稀泥”。民进党喊着 “反服贸” 煽风点火,他既不敢硬气扛起 “九二共识” 的大旗,怕得罪中间选民;又想讨好深蓝支持者,不敢彻底转向,结果两头都没捞着好。 选民看着他模棱两可的态度,要么转投民进党,要么干脆放弃投票,这场惨败不仅丢了执政权,还让 “九二共识” 在年轻人心里越来越没存在感。 本以为 2022 年 “九合一” 选举能翻盘,毕竟当时民进党防疫乱搞、民生问题一堆,民心早就散了。可朱立伦的操作又让人看傻了眼。 台北市候选人提名,他磨磨唧唧半天,一会儿想照顾元老,一会儿想迎合年轻人,纠结来纠结去,差点把蒋万安的参选时机给耽误了。更离谱的是资源分配,他搞 “撒胡椒面” 那一套,有限的竞选经费分到各个县市,看着公平,实则等于没重点。 台中、桃园这些关键战场,本该集中火力猛攻,结果经费不够、宣传乏力,让民进党硬生生保住了地盘。那场选举蓝营看似赢了几个县市,其实全靠候选人自己的个人魅力撑着,跟国民党的路线、组织没啥关系。 朱立伦还以为自己协调得挺好,殊不知派系之间的矛盾藏得更深,党内连个统一的调子都没定下来。 到了 2024 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国民党直接崩盘,朱立伦的 “协调术” 彻底失灵。当时党内乱成一锅粥,侯友宜、郭台铭、韩国瑜各站一方,支持者吵得不可开交 作为主席,朱立伦本该站出来拍板,结果他怕得罪任何一方,一会儿默认侯友宜参选,一会儿又对郭台铭独立参选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他终于想起来要推 “韩侯配”,时机早就过了,两边的支持者都不买账。 更要命的是,面对民进党 “抗中保台” 的歪理,他还是不敢正面硬刚,既不明确反对 “台独”,也不积极说两岸交流的好处,搞得中间选民被柯文哲的民众党抢走,深蓝选民觉得他没骨气,干脆不投票。 最后侯友宜的支持率一路下滑,国民党再次败北,党内派系彻底撕破脸,不少人直接骂 “朱立伦的协调,就是毁党的毒药”。 现在郑丽文接了这个烂摊子,场面能不冷清吗?大家心里都有数,这位置看着是个官,实则是个 “烫手山芋”。郑丽文虽然以 “敢说话” 出名,可在党内她就是个 “两头不靠岸” 的角色 — 既不属于马英九那派的温和派,也没被深蓝的强硬派彻底接纳。 她要面对的,不只是派系之间的明争暗斗,还有越来越少的支持者。这些年国民党在年轻人眼里,就是 “老气横秋” 的代名词, 朱立伦在任时,既没想着提拔年轻干部,也没搞点年轻人喜欢的宣传方式,导致蓝营的支持者越来越老,年轻选票全被民进党和民众党抢跑了。 再看看交权现场的韩国瑜,就更让人唏嘘了。2018 年他在高雄凭着 “庶民政治” 火得一塌糊涂,当时多少人觉得国民党要翻身了?可朱立伦没接住这股势头,2020 年选举时,党内派系互相拆台,硬是把韩国瑜的优势给耗没了。 现在韩国瑜虽然不在核心权力圈,可他的支持者还在,郑丽文要是想稳住局面,既得安抚好这些人,又得讨好那些老牌派系,光是平衡关系就够她头疼的。 更别说朱立伦还留下一堆烂事,党内没人知道该走什么路线,基层组织散得像一盘沙,连竞选经费都难凑,这些哪是 “敢说话” 就能解决的 政治从来不是捣糨糊就能成功的,选民要的不是 “和事佬”,是能办实事、有明确立场的领航者。现在国民党要是还不醒悟,继续搞派系斗争,继续模糊路线,继续无视年轻人,就算换了多少任主席,交权现场只会越来越冷清,最终被选民彻底抛弃。 郑丽文能不能力挽狂澜?没人敢打包票,但至少现在看来,她接手的这个烂摊子,想收拾好,难如登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