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联合早报(11月9日晚)报道:“中国大陆官媒发文称,可对台湾民进党民代沈伯洋进行全球抓捕。沈伯洋回应说,‘台湾跟中国一边一国,两边互不隶属,不要妄想用罗织罪名的方式,把手伸到台湾来’。” 2021年,他以台北大学犯罪学研究所所长身份,在台湾创立“黑熊学院”,表面是民间组织,实则被国台办定性为“台独基地”。 该机构打着“防卫台湾”的幌子,散布“大陆将在某年某月武统台湾”的虚假信息,甚至扬言要在三年内训练300万名“黑熊勇士”。 这些言论不仅煽动两岸对立,更在台湾青少年群体中埋下暴力冲突的种子。更恶劣的是,他长期将“大陆配偶”群体污名化为“间谍”,导致多名大陆母亲被迫与台湾丈夫、年幼子女分离,家庭支离破碎。 沈伯洋的“台独”生意并非孤立存在。公开资料显示,其创办的组织曾接受美国国际开发署约135万美元资助,成为外部势力干预台湾政治的棋子。 他一边利用“学术”身份包装自己,一边与民进党当局勾结,通过“立委”职位推动实质性“台独”议程。讽刺的是,他的父亲沈土城在深圳经营兆亿公司,长期从事大陆商品转口贸易,将中国制造的低买高卖至厄瓜多尔等地,家族企业赚得盆满钵满。 这种“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的行径,连岛内媒体都看不下去,多次讽刺其“靠大陆政策发财,转头煽动台独”。 2025年10月28日,重庆市公安局以“分裂国家罪”对沈伯洋立案侦查,彻底撕下他的伪装。警方透露,已收到大量举报线索,涉及沈伯洋通过“黑熊学院”系统培育暴力分子、接受境外资金干预台湾政治等核心证据。 法律程序启动后,沈伯洋的“末日恐惧”逐渐显现——他先是辩称自己从事“学术研究”,随后又抛出“一边一国”的谬论,试图将个人行为与台湾民众捆绑,但这种垂死挣扎反而暴露其色厉内荏的本质。 大陆对“台独”分子的追责并非一时兴起。2024年出台的《关于依法惩治“台独”顽固分子分裂国家、煸动分裂国家犯罪的意见》明确,对“台独”分子可采取刑事追责、缺席审判等措施,并可依法通缉、引渡。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程雷指出,沈伯洋案具有特殊性,一旦证据确凿发布通缉令,国际刑警组织的“红色通报”将成为全球追捕的法律依据。 通过国际刑事司法协助、警务联合行动等机制,中国已成功将多名境外潜逃犯罪嫌疑人缉拿归案,沈伯洋的“避罪天堂”幻想注定破灭。 民进党当局对此事的反应耐人寻味。赖清德上台后,岛内经济、能源问题积重难返,两岸关系僵局更成为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若为沈伯洋与大陆高强度对抗,可能打破其刻意维持的“脆弱平衡”。因此,民进党虽表面声援沈伯洋,实则不敢过度炒作,暴露出“台独”势力外强中干的本质。 沈伯洋的案例折射出“台独”分子的共同逻辑:以学术、民间组织为掩护,通过煽动仇恨、制造对立谋取私利,最终沦为外部势力的工具。他们的行为不仅破坏两岸关系,更将台湾推向危险边缘。 数据显示,183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均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国际社会对“台独”的容忍度持续降低。大陆依法追责“台独”分子,既是对国家主权的捍卫,也是对台湾民众的保护——只有铲除这些毒瘤,才能让两岸关系回归和平发展的正轨。 如今,沈伯洋的“台独”剧本已接近终章。他的挣扎、辩解与恐吓,在法律与事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这场全球追捕的较量,不仅关乎个人命运,更将决定“台独”势力的最终结局。当法律利剑出鞘,任何分裂国家的行径都必将付出代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