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惠州,男子住院取髓内钉,不料,2名医生取髓内钉期间,现场竟传来阵阵”施工声”

鸿鹄浮歌 2025-11-10 11:40:04

广东惠州,男子住院取髓内钉,不料,2名医生取髓内钉期间,现场竟传来阵阵”施工声”,取完之后,医生已经汗流浃背了,这体力活不是一般人能做的,看到这一幕,我仿佛听到了“80、80、80”的声音!网友:打麻药是怕我跑了吗? 据上游新闻11月9日报道,这事儿得从一年半前说起,这个男病人因为一次意外,小腿胫骨断了,为了让骨头长好,当时医生给他做了个髓内钉固定手术。 简单说,就是顺着骨头中间的空心位置,插进去一根长长的金属钉子,把断了的骨头两头对齐固定住,让它自己慢慢长。 这种方法好处挺多,固定得牢靠,病人恢复也快,一年半过去了,拍片子一看,骨头长得严丝合缝,非常结实,这根功成名就的钢钉,就到了该“光荣退休”的时候了。 于是,男子高高兴兴地住进了医院,准备做个小手术把钉子取出来,在他想来,既然是“取”,那应该比“放”进去简单吧?麻药一打,睡一觉醒来,事儿就办完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睡着的时候,手术室里为了他腿里这根钉子,上演了一场堪称“体力活天花板”的大戏。 为什么取个钉子会这么费劲?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你想想,这根金属钉子在骨头里待了一年半,我们的身体是个很神奇的东西,它会自己修复。 在骨头愈合的过程中,新长出来的骨组织,也就是骨痂,会像水泥一样,把这根钉子和骨头紧紧地包裹、长在一起,甚至有些骨头会长到钉子的一些孔洞或者螺纹里去。 这下好了,钉子和骨头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亲密战友,想把它请出来,可不就得费一番周折了嘛。 手术开始后,医生们就遇到了这个难题,他们得先用专门的工具,小心翼翼地把包裹在钉子尾部、用来锁定的螺丝取出来。 这还只是开胃小菜,真正的大头,是那根深深扎在骨髓腔里的主钉,由于骨头和钉子长得太“恩爱”,用常规的力气根本拧不动,这时候,就得用上视频里看到的那种“暴力”工具了。 那个看起来像个大锤子一样的东西,其实是一个专门设计的“滑块式冲击器”,医生需要把它连接到髓内钉的尾部,然后像打桩一样,一下一下地往外敲。 视频里我们看到,一个医生负责稳住病人的腿,保证在敲击的时候腿不会乱晃,避免造成二次伤害,另一个医生则握着那个冲击器,用尽全身的力气,有节奏地一下下撞击。 那个“哐当哐当”的声音,就是金属冲击器撞击髓内钉发出的,这活儿可不是光有蛮力就行,力气小了,钉子纹丝不动,力气太大了,万一把病人刚刚长好的骨头又给敲裂了,那麻烦可就大了。 所以,医生必须在用力的同时,精神高度集中,精确地控制着每一次冲击的力道和方向,确保力量都用在“刀刃”上,既要把钉子敲松动,又不能伤到骨头。 我们看到医生汗流浃背,甚至换了个人上手时,手都在微微发抖,这不是夸张,这种持续的大体力输出,加上精神高度紧张,对人的消耗是巨大的。 那感觉就像让你用大锤砸墙,还得保证不能把墙砸穿,只能把墙皮震下来,这难度可想而知,整个过程持续了十几分钟,两个医生轮番上阵,才终于把那根“顽固”的钉子给取了出来。 手术做完,医生们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累得直喘粗气,很多网友看了视频都惊呆了,有人开玩笑说:“这下终于明白为啥要打全麻了,这要是只打半麻,我亲眼看着医生拿着锤子在我腿上哐哐凿,估计当场就得吓得跳起来自己跑了,麻药原来是怕我跑啊!” 还有人说:“以前总觉得外科医生是靠脑子吃饭的,现在才知道,这还得有搬砖的体力配上绣花的精细活儿才行啊!” 这话一点没错,外科医生,尤其是骨科医生,他们不仅要有丰富的医学知识和精准的判断力,还得有一副好身板。 一场大手术下来,站七八个小时是常事,遇到这种“体力活”,更是对身心的双重考验,这件事也让我们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他们穿着白大褂,看起来文质彬彬,但在手术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就是最勇敢的战士,为了病人的健康,他们愿意付出一切,哪怕是像“民工”一样挥汗如雨。 他们手中的工具,无论是精巧的手术刀,还是看起来粗笨的锤子和扳手,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救死扶伤。 我们应该感谢这些默默付出的医护人员,是他们的辛苦和专业,才换来了我们的健康和安宁,所以,下次我们去医院,如果看到医生有些疲惫,或者态度没那么热情,请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因为你不知道,在你看到他之前,他可能刚刚经历了一场怎样的大战,向所有奋斗在一线的医护人员致敬!他们真的是用生命和汗水在守护我们的生命。 信源:上游新闻2025-11-9——广东惠州,

0 阅读:22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