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不问价格的下场!”江苏徐州,女子忘记带发夹随意走进商场里的一家饰品店,因为着急没有问价格,看到了一款和自己家里花6.9元买的一样的发夹,走过去拿了就直接去付款,她本以为也会很便宜,结果需要59.9元,女子当场就愣住了,没想到会这么贵! 据洛阳网11月9日报道,这事儿还得从一顿火锅说起,那天,女子跟她老公约好了要去吃火锅,出门前特意洗了个头。 头发半干不湿地披着,总觉得不利索,可偏偏出门走得急,把平时用的发夹忘在了家里,走在商场里,头发丝老往脸上跑,她想着吃火锅的时候要是头发掉进锅里,那得多膈应。 正好,她路过一家装修得挺精致的饰品店,眼一瞟,就看见货架上挂着一个发夹,款式、颜色、大小,简直和她家里那个花6块9在网上买的一模一样。 女子心里一乐,觉得真是巧了,也顾不上去细看,心想着反正都是小东西,能贵到哪儿去?她当时一门心思就想着赶紧买了去吃饭,直接从货架上取下来就奔向了收银台。 就在女子掏出手机准备付款的时候,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让她当场就愣住了:59.9元,她以为自己看错了,凑近了再看一遍,没错,就是59.9元。 那一刻,她脑子里嗡的一声,感觉像是被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一个在她认知里顶多值十几块钱的东西,竟然卖到了将近60块。 可当时后面还有人排队,她老公也在旁边催,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总觉得为个小发夹跟店员掰扯有点丢人,只能硬着头皮付了款。 拿着这个“天价”发夹,别说吃火锅了,一晚上她都觉得嘴里的肉不香了,回到家,她第一件事就是冲进房间,把自己那个6块9的发夹翻了出来,两个并排放在桌子上。 左看看,右看看,敲一敲,摸一摸,除了感觉商场买的那个好像稍微厚实一点点,光泽度好那么一丢丢,其他地方简直就是双胞胎。 她越想越气,觉得这钱花得太冤了,自己简直就像个冤大头,被商家狠狠地宰了一刀,这件事让她心里堵得慌,忍不住发到网上吐槽,没想到一下子炸出了好多有类似经历的网友。 有人说:“姐妹,别难过了,我上次买个手机壳,网上9块9包邮,实体店一问88,老板还说是什么进口液态硅胶,手感不一样,我摸了半天,感觉就是心理作用。” 还有个网友的评论特别有意思,他说:“我算是看明白了,这东西的价格,三分看材料,七分看地段,你想啊,商场那是什么地方?寸土寸金!店面租金、水电费、员工工资、装修折旧,这些钱最后不都得摊在咱们消费者头上吗?你买的不是发夹,是商场窗明几净的环境和导购员的一声‘欢迎光临’。” 这话虽然有点调侃,但仔细一想,还真是这么个理儿,同样一件衣服,在批发市场可能几十块,进了专卖店就得几百上千,这中间的差价,很大一部分就是品牌溢价和渠道成本。 当然,也有人从材质上分析,一个自称做饰品生意的网友解释说,看着一样,材质可能差远了,便宜的可能是普通塑料,一摔就碎,用几次就没光泽了。 贵一点的可能是醋酸板材或者亚克力,这种材料韧性好,颜色通透,成本本身就高,不过他也承认,就算用好料子,一个发夹卖到59.9元,利润空间也确实是相当可观了。 其实,这件事戳中的是我们很多人都曾有过的消费心理,我们习惯了用自己的经验去给商品定价,尤其是对那些常见的小物件。 看到一个杯子,就觉得它应该值十几块,看到一双袜子,就觉得它超不过二十,这种“想当然”的定价逻辑,在网购和地摊上或许行得通,可一旦走进了装修精美、地段优越的实体店,就很容易“翻车”。 商家正是抓住了这一点,他们把商品放在特定的环境里,通过灯光、陈列和氛围的烘托,给商品赋予了超出其使用价值本身的“附加值”。 你买的不仅仅是商品本身,更是一种购物体验,一种“我觉得它值”的心理满足感,就像有人说的,同样一杯咖啡,在路边小店可能15块,但在能看江景的高档咖啡厅里,就可能卖到88一杯,喝的已经不只是咖啡,更是那份情调和风景。 所以说,这件事给我们提了个醒,以后出门买东西,特别是去那些自己不熟悉或者看起来就很高档的店里,千万别再凭感觉了。 不管东西多小,多不起眼,在决定要买之前,多看一眼价签,多问一句价格,这不丢人,这既是对自己钱包的尊重,也是一种理性的消费习惯。 毕竟,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花钱花个明明白白,总比事后在家拍大腿后悔要强得多。 信源:洛阳网2025-11-9——女子忘带发夹随意走进商场一家饰品店,匆忙付款后听到价格当场愣住了,“跟我网购6块9的发夹一模一样”,网友:这就是我很少逛线下实体店的原因
“这就是不问价格的下场!”江苏徐州,女子忘记带发夹随意走进商场里的一家饰品店,因
鸿鹄浮歌
2025-11-11 11:40:1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