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总统这台词我们熟,完全是从咱们抢的。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海军陆战队25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10 17:17:54

美国副总统这台词我们熟,完全是从咱们抢的。   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海军陆战队 250 周年庆典上说的那句 “决定战争胜负的不是一两件新式装备,也不是电脑技术,而是人”,听着是不是格外耳熟?   这话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论调,分明是吸纳了中国军事思想的核心要义 —— 咱们人民军队打从诞生那天起就认准了这个理,更用百余年的实战经历,把这个道理检验得无可辩驳。   当时万斯在华盛顿特区的庆典上,一边缅怀阵亡将士,一边感慨现代战场形态再怎么迭代,归根结底还是要靠训练有素的军人。   可这话从美国人嘴里说出来,总让人觉得有点 “后知后觉”—— 因为中国对战争制胜规律的这种认知,早就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更有实打实的实践做支撑。   在中国的军事理念里,一直明确战争胜负离不开人和武器两大因素:武器是重要的物质基础,但人永远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变量。   不管战争从冷兵器时代走到信息化、智能化时代,这个核心规律从来没变过。而这种认知绝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是无数先烈在战场上用鲜血和牺牲熬出来的真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抗美援朝战争,那场战争里敌我装备的差距简直令人瞠目。   当时美军已经实现全机械化,一个军配备的坦克数量超过 500 辆,各类火炮总数突破 1000 门,还拥有全天候的空中掩护,战机随时能对地面目标实施精准打击。   而志愿军初期别说重型装备,就连常规武器都严重短缺,很多部队还靠着 “小米加步枪” 奔赴战场。   就拿铁原阻击战中的 255.1 高地防御战来说,志愿军第 63 军 188 师 563 团 8 连面对的是武装到牙齿的美军部队。敌人的炮火密度大到能把阵地表层的泥土翻耕几遍,草木全被烧光,阵地变成一片焦土。   但就是在这样悬殊的差距下,8 连官兵靠着琢磨透敌人的战术套路,硬生生守住了阵地。   他们发现美军进攻有个固定模式:先集中炮火狂轰,把阵地炸得没了遮挡,再发起集团冲锋,而且美军最忌惮近战和夜战。   针对这个弱点,连队官兵摸索出了 “三朵花” 战术:先用迫击炮在敌群外围炸出 “梅花” 状弹坑,逼着敌人往中间聚拢;   再用重机枪实施 “一串红” 扫射,收割密集敌军;最后反击小组像 “荷花” 一样迂回包抄,近距离歼灭残余敌人。   靠着这招,8 连与美军鏖战三天三夜,顶住了数十次冲锋,创造了以少胜多的战争奇迹。这背后根本不是武器的功劳,而是官兵们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到了极致,用战术智慧弥补了装备的代差。   把时间线拉得更远一些,人民军队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 “人的因素战胜武器优势” 的奋斗史。   进入信息化战争阶段后,这个道理照样站得住脚。   现在美军天天炒作人工智能、无人作战,觉得靠这些新技术就能稳操胜券,但他们忘了一个关键:无人机飞得再准,背后得有人设计算法、操控通信链路;   智能化装备再先进,得有人制定战术方案、负责维护保障。   说白了,“无人” 战场的背后依然是 “有人” 在主导,拼的还是人的智慧、反应速度和创新能力。   这些年的局部战争已经给出了答案:就算有了信息化武器,也没能取代人的主导作用,反而让人与武器的结合变得更紧密,人的素质直接决定了装备能发挥出多大威力。   其实美国自己也该有深刻体会。这些年他们靠着全球最顶尖的军事装备打了不少仗,但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有时候装备上占尽优势,可官兵的战斗意志薄弱、战术配合脱节,照样拿不下战场主动权。   万斯现在强调 “人是关键”,说不定就是看到了这一点,只是没明说这个想法的源头,早就深深扎根在中国的军事理论里。   咱们常说 “武器装备越来越重要,但人的决定作用始终没变”,这话特别有辩证思维。   这些年中国也在大力发展先进军事装备,航母、隐形战机、高超音速武器等相继列装部队,但从来没把装备当成制胜的唯一法宝,反而更注重官兵素质的提升 —— 练战术、强意志、磨协同,就是要实现人和武器的最佳结合。   这种认知不是喊口号,是经过百年历史检验的真理,更是中国军事思想的核心要义之一。   所以万斯那句听着耳熟的话,本质上是摸到了战争制胜的根本规律,但这规律咱们早就总结透、践行够了。   从革命年代的 “小米加步枪” 到新时代的信息化军队,中国军队始终认准 “人是决定因素” 这个理。   这可不是谁随便就能 “拿来就用” 的,背后是百余年的理论传承和实战积淀。   现在美国人也开始强调这个观点,只能说英雄所见略同,但论起对这个道理的理解深度和实践经验,咱们可比他们早走了太远的路。   中国军事思想里的这个核心认知,不是凭空产生的,是无数次战斗、无数次胜利与挫折沉淀下来的智慧。   它告诉我们,无论战争形态怎么变,技术怎么发展,人的主观能动性、战斗意志、战术智慧,永远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这一点,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也依然如此。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