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昨晚(11月10日晚)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声称,孩子患自闭症与孕妇服用

鉴清评趣 2025-11-11 11:07:38

外媒昨晚(11月10日晚)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声称,孩子患自闭症与孕妇服用常见止痛药扑热息痛之间存在关联。然而新发表的现有证据最全面综述表明,二者之间并无明确关联。” 早在2025年9月,特朗普就曾在白宫记者会上反复强调“孕妇不要服用泰诺”,称其活性成分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会引发儿童自闭症。 他甚至举例古巴因经济困难民众少用泰诺,自闭症发病率低,试图以此佐证自己的观点。不仅如此,他还将矛头指向疫苗,声称疫苗成分及集中接种会提升自闭症发病率,却始终未拿出任何科学依据。 特朗普的言论迅速引发国际医学界的强烈反弹。世界卫生组织率先发声,强调目前尚无确凿科学证据证实孕期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与自闭症存在关联。 WHO指出,全球约6200万人患有自闭症谱系障碍,每127人中就有1人,其病因复杂,涉及基因与环境多重因素,但绝非单一药物所能导致。 欧洲药品管理局的声明更具针对性。他们基于对现有科学数据的严格评估,明确表示“现有证据未发现孕期使用扑热息痛与自闭症存在关联”,并建议孕妇如需用药,应采用最低有效剂量和频率。 英国药品与保健品管理局首席安全官也公开表态:“没有证据表明怀孕期间服用扑热息痛会导致孩子自闭症,它仍是推荐的止痛选项。” 学术界的研究数据更直接否定了特朗普的论断。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流行病学家阿尔奎斯特团队,对1995年至2019年间出生的近250万名儿童进行了长期追踪。 研究发现,孕期接触对乙酰氨基酚的儿童自闭症患病率为1.42%,未接触者为1.33%,差异微乎其微。更关键的是,当研究聚焦于同一对亲兄弟姐妹(其中一人接触药物,另一人未接触)时,未发现任何与药物相关的自闭症风险差异。阿尔奎斯特直言:“这种差异可能由混杂因素解释,比如服用药物的孕妇本身健康状况更差,而非药物本身。”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态度也耐人寻味。尽管该机构宣布将在扑热息痛标签上增加“可能关联自闭症”的警告,但同时强调“其仍是孕期可用的最安全止痛药”,并指出“孕妇发高烧可能对胎儿构成风险,而扑热息痛是唯一获批用于孕期退烧的非处方药”。这种矛盾表述,实则反映出科学证据与政策调整之间的微妙平衡。 医学界普遍认为,特朗普的言论延续了其“反疫苗、反科学”的一贯风格。纽约大学生物伦理学家卡普兰批评道:“将未经证实的猜测当作医疗建议,是当权者最不负责任的表现。” 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更明确指出:“科学证明扑热息痛是孕妇唯一安全的镇痛药,避免使用反而可能带来健康风险。” 事实上,自闭症的研究早已指向更复杂的成因。遗传因素被公认为主要诱因,环境因素如孕期感染、营养缺乏等也可能参与其中,但绝非单一药物或疫苗所能解释。 过去30年间,数十项研究均未证实疫苗与自闭症的关联,而扑热息痛作为全球半数孕妇使用的常见药物,若真存在显著风险,早应在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中显现。 这场争议背后,折射出科学证据与政治话语的激烈碰撞。当医疗建议被简化为“禁止服用某药”的口号,当复杂疾病被归因于单一因素,公众的认知便可能被误导。正如WHO所警告:“每次漏种疫苗都将增加致命传染病风险,而错误信息泛滥只会让弱势群体付出代价。” 目前,关于扑热息痛与自闭症的关联性仍无定论,但现有证据已明确指向“无明确关联”。这场风波提醒我们:医疗决策应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而非政治人物的即兴发言。

0 阅读:0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