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外长那句“稀土用在什么地方不关中国事”的表态,在国际资源领域掀起了不小的

薛彤作琴 2025-11-11 11:34:34

德国外长那句 “稀土用在什么地方不关中国事” 的表态,在国际资源领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这番看似强硬的宣言,听着底气十足,可稍微了解全球稀土产业链的人都清楚,这话更像是没看清现实的 “嘴硬”—— 毕竟资源谁说了算,从来不是靠口号决定的。 中国在稀土领域的话语权,是靠实打实的产业实力堆出来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稀土储量高达 4400 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 34% 到 48%,稳稳坐在世界第一的位置。而在开采端,优势更明显,2024 年全球 39 万吨稀土产量里,中国就贡献了 27 万吨,占比高达 69.2%,相当于全球近七成的供应都来自中国。 更关键的是,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完整稀土产业链的国家,从上游的矿山开采,到中游的冶炼分离,再到下游的高端磁材制造,形成了别人短时间内没法复制的产业闭环。 单说冶炼分离这个核心环节,中国就掌控着全球 92.3% 的产能,这意味着就算其他国家能挖出稀土原矿,最后大多还得送到中国来加工提纯。 德国敢说硬话,可身体却很诚实,对中国稀土的依赖早就刻进了产业骨子里。作为汽车工业强国,德国的奔驰、宝马、大众等车企,每年都需要大量高性能稀土磁材来制造新能源汽车的驱动电机,而这些磁材的原材料几乎全来自中国。 不光是汽车产业,德国的工业机器人、精密仪器、风力发电设备等高端制造领域,都离不开稀土这个 “工业维生素”。有行业数据统计,德国每年消耗的稀土中,有 80% 以上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这种深度绑定可不是靠一句硬话就能解绑的。 其实德国不是没想过摆脱依赖,只是现实远比计划骨感。欧盟早在几年前就退出了 “稀土自主保障计划”,德国作为核心成员国,也在积极推动本土产能建设,还和瑞典、法国合作开发稀土矿山。可开采稀土不仅需要巨额投资,还得解决环保问题,瑞典的基律纳稀土矿从规划到试开采就花了整整八年,至今年产量也只有几千吨,连德国年需求量的零头都不够。 冶炼分离环节更麻烦,没有成熟的技术和产业配套,产出的原矿根本没法直接用,德国企业曾尝试和越南合作建冶炼厂,结果因为技术不过关,投产三年还没达到设计产能的 30%。 国际市场上的其他供应方,也没法填补中国留下的缺口。越南虽然储量占全球 17%,但受限于技术和环保压力,年产量只有 3 万吨左右,而且大多是中低端产品;巴西储量占 16%,可开采成本比中国高 3 倍,根本没有价格优势。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都没有完整的产业链,就算能提供原矿,后续加工还得依赖中国的技术和设备。这也是为什么中国有底气说 “想卖谁就卖谁”,毕竟在稀土这个领域,供应方的选择本就不多,而能提供稳定、高质量、全链条服务的,目前只有中国。 德国外长的表态,更像是在为欧盟的 “资源自主” 战略站台,可产业规律从来不会被口号改变。新能源汽车的产销目标、工业 4.0 的推进计划,都得靠稳定的稀土供应来支撑。如果真因为一句硬话影响了资源合作,受影响的只会是德国自己的制造业。 现在全球稀土市场的格局很清晰,中国掌握着核心话语权,这种地位不是靠垄断,而是靠多年的产业积累和技术突破换来的。德国与其说硬话,不如好好想想怎么理顺合作关系 —— 毕竟资源用在哪是德国的自由,但能不能买到靠谱的资源,主动权可不在德国手里。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

0 阅读:1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