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对媒体说:“中国一家国企昨天在进博会期间,与含CH

薛彤作琴 2025-11-11 11:34:50

11月7日,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对媒体说:“中国一家国企昨天在进博会期间,与含CHS Inc.、嘉吉两家美企在内的七家企业签署超52亿美元农产品协议,涵盖大豆、玉米等品类,此前3月,CHS Inc.因大豆检出问题被暂停输华资质,这一签约呼应了这次中美达成的经贸共识,中国承诺今年购至少1200万吨美豆,2026至2028年每年购至少2500万吨,美国用较低关税换取中国稳定订单,从马来西亚到韩国,从日本到中国,特朗普总统的亚洲行取得了空前成功,真正开启属于美国的黄金时代! 这场 52 亿美元的签约来得并不突然,背后是中美双方近期密集的政策调整。就在签约前一天,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刚宣布,11 月 10 日起停止对美国大豆、玉米等农产品加征的 10% 关税,同时暂停实施部分对美加征关税的税率。 美国那边也同步动作,宣布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 10%“芬太尼关税”,还延长了 24%“对等关税” 的暂缓期,双方用关税的 “减法” 换来了贸易的 “加法”。 签约现场的七家美企里,CHS Inc. 的出现格外引人注意,这家企业 3 月刚因大豆检出麦角和种衣剂问题被暂停输华资质,而海关总署恰好在 11 月 7 日当天发布公告,明确 11 月 10 日起恢复其输华资质,政策落地和商业签约的时间差卡得严丝合缝。 中国承诺的采购量背后,是中美农业贸易的深度绑定需求。今年 1200 万吨、未来三年每年 2500 万吨的美豆采购计划,对美国豆农来说是实打实的 “定心丸”。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市场早已是他们的核心阵地,协会在华深耕 43 年,连续 8 年参加进博会,2023 年还在郑州建了中美大豆产品应用价值链创新中心,推动产业合作升级。 对中国而言,稳定的美豆供应同样重要,国内大豆年消费量超 1 亿吨,进口依赖度很高,嘉吉这类长期合作的美企,能提供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保障,这次签约涵盖的玉米品类,还能补充国内饲料原料的缺口。 美国大豆出口协会 CEO 吉姆・萨特在进博会上说得直白:“美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一直与中国紧密相连,双方是共同成长的。” 格里尔提到的 “用较低关税换取中国稳定订单”,在具体政策里有清晰体现。此前美方曾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最高 50% 的所谓 “对等关税”,导致中国水产品、乳制品频繁被自动扣留,而中方也对美农产品加征了相应关税,贸易摩擦让双方都受了损。 这次关税调整算是踩下了 “刹车”,美国取消的 10% 关税覆盖不少民生商品,中国暂停的农产品关税直接降低了美豆、玉米的进口成本,这种双向让步才有了 52 亿美元签约的基础。 更值得注意的是,进博会上的合作远不止这一单,艾地盟公司同期还和中粮集团等企业签了超 200 亿元的协议,上海美国商会会长郑艺透露,今年美国食品与农业馆的成交有望打破去年纪录,显然企业层面早已盼着贸易回温。 这场合作能落地,和近期的高层互动密不可分。美国大豆出口协会东亚区执行总监撒加罗提到,上周中美元首在韩国的会晤让行业重新燃起信心,大家都意识到眼前的问题是短期的,长期合作才是主流。而格里尔强调的 “从马来西亚到韩国” 的亚洲行成果,在经贸领域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农产品贸易的破冰。 不过贸易摩擦的遗留问题仍未完全解决,美方至今未认可山东的禽流感无疫区地位,也没对农药领域合作作出积极回应,这些都还停留在此前经贸协议的待落实清单里,意味着双方的磋商还得继续。 进博会美国食品与农业馆里,用美国高油酸大豆油烹制的菜肴还在吸引参观者排队,展位后的签约台不断传来新的合作消息。 格里尔口中的 “黄金时代” 或许言之尚早,但 52 亿美元的订单、恢复的企业资质、调整的关税税率,确实让中美经贸关系踩稳了回温的步伐。对两国企业来说,少些关税波动,多些稳定订单,才是这场博弈里最实在的收获。 信息来源:新华社

0 阅读:0
薛彤作琴

薛彤作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