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开始,俄就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 最初的军事部署就能看出这种目标导向。俄军从北部、东部、南部三个方向推进,北部集群直逼乌克兰首都基辅,东部和南部集群则重点控制顿巴斯地区和黑海沿岸交通线。那时俄军的打法相对克制,主要针对军事基地、弹药库、机场等目标,尽量避免大规模平民伤亡。 2022 年 3 月,俄乌还曾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进行过谈判,当时乌克兰方面一度表示愿意 “中立化”,不加入任何军事集团,俄罗斯也提出了停火条件,包括乌克兰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和顿巴斯地区 “特殊地位”。但随着欧美国家开始大规模军援乌克兰,局势逐渐偏离了俄罗斯最初的预期。 欧美下场的速度和力度远超俄罗斯想象。冲突爆发不到一个月,美国就宣布向乌克兰提供 136 亿美元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其中包括 “标枪” 反坦克导弹、“毒刺” 防空导弹等武器。欧盟也紧随其后,启动了对乌克兰的军事援助计划,截至 2025 年 11 月,欧盟对乌援助总额已超过 850 亿欧元,涉及坦克、装甲车、战斗机等重型装备。更关键的是,欧美还对俄罗斯实施了全方位制裁,从能源、金融到科技领域,几乎涵盖了俄罗斯经济的主要支柱。 俄罗斯央行的数据显示,仅 2022 年,俄罗斯就有超过 3000 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被冻结,石油和天然气出口收入同比下降了 42%。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意识到,这场冲突已经不再是简单的 “阻止乌克兰入约”,而是变成了一场关乎自身安全和经济生存的持久战。 随着冲突进入第三年,俄罗斯的目标逐渐从 “短期施压” 转向 “长期控局”。在已经占据的乌克兰 20% 土地上,俄罗斯开始进行实质性的治理,包括推进俄语教学、接入俄罗斯电网和通信系统,以及发行俄罗斯货币。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个地区还举行了 “入俄公投”,尽管未得到国际社会普遍承认,但俄罗斯已将这些地区视为 “本土” 进行防御部署。从军事角度来看,俄军不再追求快速推进,而是转而巩固防线,重点打击乌克兰的军事基础设施和后勤补给线。 2025 年以来,俄军加大了对乌克兰能源设施和铁路枢纽的打击力度,仅 10 月一个月,就摧毁了乌克兰 12 座大型变电站和 8 条铁路干线,导致乌克兰多个地区出现电力短缺和物资运输困难。 欧美持续的军援也让俄罗斯不得不调整战略。美国国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 2025 年 10 月,美国已向乌克兰提供了超过 4000 辆装甲车、300 多辆坦克和 1500 多门火炮,还向其转让了 “海马斯” 多管火箭炮、“爱国者” 防空系统等先进武器。 为应对这些装备,俄罗斯一方面加快了国内军工生产,2025 年俄罗斯坦克产量同比增长了 120%,导弹产量增长了 80%;另一方面,加强了与伊朗、朝鲜等国的军事合作,从伊朗获得了大量无人机,从朝鲜获得了炮弹和火箭炮等弹药。 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在今年的一次军事会议上表示,俄罗斯已经做好了 “打满五年甚至更久” 的准备,直到乌克兰 “放弃加入北约的企图” 并 “承认现有边界”。 从经济层面来看,俄罗斯也在为长期冲突做准备。为应对欧美制裁,俄罗斯大幅增加了黄金储备,截至 2025 年 9 月,俄罗斯黄金储备已达到 2300 吨,占其外汇储备的比例超过 50%。同时,俄罗斯还加强了与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合作,将石油和天然气出口转向亚洲市场。 2025 年前三季度,俄罗斯对中国的石油出口量同比增长了 35%,对印度的煤炭出口量增长了 60%,这些合作有效缓解了欧美制裁对俄罗斯经济的冲击。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预测,2025 年俄罗斯 GDP 将增长 2.1%,摆脱了此前因制裁导致的经济衰退,这也为俄罗斯继续维持冲突提供了经济支撑。 官方信源及链接:俄罗斯总统府官网(普京讲话及冲突初期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