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再次更新贴文反击称:“台湾有事就是日本有事,是日本部分愚蠢政治人物所选择的死亡之路”,与此同时,薛剑继续公开亮剑:此举“背弃作为败战国应尽的义务,完全忘却联合国宪章中对旧敌国的条款,是极其鲁莽的尝试”。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1月初,日本政坛掀起一场不小的波澜,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审议预算时公开表示,如果台湾出现紧急状况,日本可能会认定这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危机,甚至考虑派出自卫队采取武力行动,这番话一出,立刻在东亚地区引发连锁反应。 中国驻大阪总领事薛剑没有选择沉默,他在社交平台连续发文,措辞相当严厉,薛剑直接点明,高市早苗的立场是把日本往悬崖边推,称这是“日本部分愚蠢政治人物所选择的死亡之路”。 他还特别提到,日本作为二战战败国,现在的做法完全背离了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似乎已经忘记联合国宪章里关于旧敌国的相关条款还在那儿摆着。 薛剑的第一条回应出现在11月8日深夜,当时日本网络上已经炸开锅,不少人指责中国外交官威胁日本安全,薛剑没有客气,直接把高市早苗的原话拿出来反问:谁才是真正在制造威胁? 他用了一个很直白的比喻,说那些主动伸过来的脑袋,只能被毫不犹豫地处理掉,这条推文因为被举报涉及暴力威胁,很快就被删除了。 但在那短短几个小时里,日本右翼媒体已经抓住机会大做文章,《产经新闻》接连发了好几篇评论文章,把矛头对准中国,网络上要求驱逐薛剑的话题标签,一天之内被转发和讨论超过十二万次。 到了11月9日,薛剑发布了一篇更详细的声明,这次用中日双语写成,他从三个层面拆解高市早苗言论的问题所在,首先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日本当年签字的时候明确承诺不会用任何方式损害中国主权。 其次是《联合国宪章》第107条,这一条专门针对二战中的侵略国家,规定他们不能对战胜国采取军事行动。 最后是日本自己的宪法第九条,这条法律白纸黑字写着日本放弃用武力解决国际争端的权利,薛剑在文章里特别提了一句,有些政客想把日本绑在别国的战车上,但他们似乎忘了1945年广岛和长崎发生了什么。 这场外交交锋很快产生实际影响,11月9日东京股市开盘后,汽车制造业的股票集体下跌,原因是中国方面宣布暂停关于稀土出口的谈判进程。 稀土是制造新能源汽车电池的关键材料,日本有九成稀土都要从中国进口,日本经济产业省紧急召开发布会,承认如果这种对峙局面持续下去,汽车产业可能面临停产风险。 与此同时,日本防卫省透露的消息显示,靠近台湾的先岛诸岛已经制定了六天内疏散十二万居民的应急方案,自卫队在西南方向的岛屿上每隔两百公里就部署一个导弹基地。 高市早苗的表态在日本国内也引起分裂,前首相鸠山由纪夫两次公开批评她的做法,认为这是在把日本拖向战争边缘,立宪民主党的党首野田佳彦也表示震惊,质疑首相为什么要单方面做出如此重大的政策宣示。 冲绳当地媒体发出反对声音,因为那里的民众对战争有着更深刻的记忆,他们不希望自己的家园再次卷入军事冲突。 从更大的背景来看,日本这些年在安全政策上的转向越来越明显,从最初的“专守防卫”,到现在主动谈论介入其他地区的军事行动,这个变化过程并不突然。 高市早苗炒作台海问题,一方面是在为国内的扩军计划寻找理由,另一方面也是在向盟友展示日本愿意承担更多责任。 但这种做法的风险同样清楚,美国的一家智库做过模拟推演,结果显示如果日本真的介入台海冲突,五年内它的经济总量可能下降接近两成。 台湾问题从来都是中日关系中最敏感的议题,上世纪七十年代两国恢复外交关系时,日本在正式文件里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个立场是两国关系的基础,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 高市早苗现在的言论,实际上是在试探这条底线到底有多硬,薛剑的回应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在涉及核心利益的问题上,中国不会留任何模糊空间。 这场风波最终会如何收场还不好说,但可以确定的是,它已经成为检验中日关系承受能力的一次重要测试。 日本需要认真考虑继续推动这种立场的代价,毕竟两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人员往来、文化交流都建立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基础之上。 一旦这个基础出现裂痕,受损的不会只是某一方,薛剑提到的“死亡之路”,未必只是外交辞令,而可能是对现实风险的准确描述。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