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奥委会鼻子都气歪也没办法,全运会办得比2008北京奥运会还好,中国就是不申办奥运会。 当年的北京奥运会,花销不小,但我们办这场奥运是很有必要的。 当时中国虽然经济在快速发展,但在国际上的话语权和认知度还远不如现在,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印象要么停留在古老文明的刻板标签里,要么就是被西方媒体带偏的片面认知。 北京奥运会刚好给了中国一个全方位展示自己的窗口,240个国家和地区的电视转播,40亿全球观众,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不仅有长城故宫这样的历史遗产,还有“鸟巢”“水立方”这样的现代化建筑,有精准高效的赛事组织,有热情专业的志愿者,更有开放包容的国民心态。 办奥运花的钱确实不少,但带来的回报也实实在在。 此后,西方主要国家对中国的好感度明显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信任度大幅增加,后续的G20峰会议题倡议权、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乃至一带一路倡议的广泛响应,都离不开北京奥运会打下的基础。 而且那时候,奥运也点燃了全民体育的热情,之后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体育场地数量和经常锻炼的人数逐年攀升,体育产业也从当年的小众领域慢慢成长为朝阳产业,北京奥运会已经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 但现在不一样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早就今非昔比,现在的中国,不用靠一场奥运赛事来刷存在感。 自从2014年前后,挪威奥斯陆、瑞典斯德哥尔摩这些城市都陆续退出了奥运申办,核心原因就是办奥运太烧钱,而且很多场馆赛后容易闲置,给城市留下一堆包袱。 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的高额花费让不少国家望而却步,国际奥委会不得不改革申办机制,把以前的“竞标”改成能长期谈的“竞争性磋商”,才勉强让奥运会不至于没人接盘。 中国也太清楚办奥运的利弊了,现在的中国更看重投资的实际效益,钱要花在刀刃上,比如老旧小区改造、城市管网升级、乡村振兴、科技研发这些领域,这些投入能直接改善老百姓的生活,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铺路,比花几百亿办一场赛事,最后只留下几个偶尔用用的场馆实在多了。 现在的全运会,完全走出了一条和奥运不一样的路子,也正好踩中了中国当下的发展需求。 就说刚筹办的粤港澳三地联合承办的十五运会,史上第一次不新建大型场馆,90%以上的竞赛场馆都是用现有场馆改造升级的,连“全运村”都不新建,直接省下了一大笔建设费用。 全运会现在越来越贴近普通人,以前大家觉得全运会是专业运动员的事情,现在不一样了,群众赛事的规模大幅扩容,从青少年到老年人,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自己能参与的项目,连舞龙、舞狮、龙舟这些有地方特色的项目都纳入了竞赛,真正实现了“全民共享”。 还有跨境赛事的创新,粤港澳公路自行车赛上,运动员通过港珠澳大桥三地口岸能实现“不踩刹车”的无感通关,深港马拉松赛也能顺畅跨境,这不仅是赛事组织的突破,更促进了粤港澳大湾区的互联互通,这种区域融合的价值,是奥运很难实现的。 以前国际奥委会总觉得中国应该扛起申办奥运的大旗,毕竟中国有这个实力,但他们没意识到,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阶段,我们的决策不再基于“要不要证明自己”,而是基于“能不能让老百姓过得更好”。 现在的中国,已经从“仰视世界”变成了“平视世界”,不需要再通过迎合国际规则来获得认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