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号,根据彭博社发布的消息,法国总统马克龙,计划在明年举办的法国七国峰会(G7)期间,邀请中方的领导人出席。 那么法国为什么想这么做?这个设想又能否实现呢? 马克龙的这个设想,恐怕有三大原因:第一大原因,说白了就是“钱袋子”的诱惑,法国如今太需要中国这个靠谱的经济伙伴来撑场面了。 别看法国是发达国家,近几年日子过得可不轻松,能源危机刚缓过点劲,通胀压力又没彻底散去,本土企业嗷嗷待哺,能拉来的大单子都得紧紧攥住。 而中国恰好是法国在亚洲的头号生意伙伴,全球范围都能排到第七,这分量可不是随便说说的。 拿数据说话最实在,2024年中法双边贸易额就达到了795.8亿美元,虽说同比增长只有0.8%,但架不住盘子大啊,到了2025年上半年,这个数字已经冲到390.9亿美元,同比还涨了1.2%,逆势增长的势头很明显。 更关键的是,中国市场能给法国的支柱产业续命,就说空客吧,之前马克龙访华时,咱们一出手就是几百亿的飞机订单,2024年空客对华交付量占其全球总交付量的五分之一还多,要是没中国这个大客户,空客的生产线都得闲一半。 还有法国农民最在意的农产品出口,咱们不仅买他们的葡萄酒、奶酪,连牛肉进口都在稳步增长,2025年上半年法国对华农产品出口额同比涨了近10%,这可是直接装进法国农民口袋里的钱。 马克龙心里门儿清,G7峰会要是能把中国请来,哪怕只是坐下来聊聊天,都能给法国企业创造更多合作机会,比自己在G7里跟美国、日本掰扯贸易条款管用多了。 毕竟美国现在一门心思搞“小院高墙”,总想拦着欧洲企业跟中国做生意,日本又在半导体、汽车领域跟法国抢市场,只有中国既讲规矩又有实力,是法国能抓住的最稳的经济靠山。 第二大原因是马克龙想借中国的影响力,给日渐没落的G7“刷存在感”。 现在的G7早就不是当年能左右全球局势的“七大金刚”了,内部矛盾一大堆,美国搞“通胀削减法案”抢欧洲的制造业岗位,德国跟俄罗斯在能源问题上藕断丝连,日本满脑子想的是怎么成为“正常国家”,大家凑在一起要么互相甩锅,要么搞些不接地气的决议,根本解决不了实际问题。 就说俄乌冲突吧,G7喊了快三年的制裁,结果俄罗斯能源该卖还卖,欧洲自己反倒涨了好一阵子电费,这种尴尬局面让G7的公信力越来越差。 而中国不一样,现在全球有一半以上的发展中国家都跟中国有深度合作,在气候问题、全球发展倡议这些议题上,没有中国参与根本推不动。 马克龙之前就喊过“欧洲战略自主”,现在想把中国请进G7,本质上是想给这个老掉牙的组织注入新活力。 举个例子,2023年中法联合发起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要是只靠G7那几个国家,根本落不了地,正是因为有中国在发展中国家的号召力,才让这个框架顺利推进。 还有全球通胀问题,美国滥发美元搞出来的烂摊子,最后还得靠中国的制造业产能来稳定全球供应链,这些道理马克龙比谁都清楚。 他邀请中国,就是想告诉全世界:G7不是西方的小圈子,还能拉来中国这样的全球大国,这样一来,G7的决议才算有点分量,而作为主办方的法国,自然也能在欧洲和全球舞台上多刷点存在感,这比单纯当美国的“应声虫”有面子多了。 第三大原因,是马克龙想借中国这张牌,平衡美国在欧洲的霸道影响力,巩固法国在欧盟的话语权。 这些年美国对欧洲的控制越来越明显,又是逼着欧洲制裁俄罗斯,又是用芯片法案挖欧洲的墙角,连德国的大众、宝马都有部分生产线搬到了美国,法国企业更是苦不堪言。 马克龙早就想摆脱这种“美国大哥说啥都得听”的局面,而中国就是最好的平衡手。 之前马克龙访华时就公开说“欧洲不能卷入中美对抗”,现在邀请中国出席G7,就是把这句话落到实处。 他心里清楚,只要中国在G7有一席之地,美国就不能随便逼着欧洲搞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法国企业就能继续跟中国做生意。 更重要的是,在欧盟内部,德国一直是经济领头羊,马克龙想跟德国掰手腕,就得拿出点不一样的外交牌。 德国跟中国的合作多集中在汽车、化工这些传统产业,而法国在航空、核能、农产品这些领域跟中国的合作更有特色,要是能借着G7的机会跟中国达成新的合作协议,法国在欧盟的话语权自然会水涨船高。 就像之前的空客订单,法国拿到的份额比德国多不少,这背后就是马克龙主动拉近中法关系的结果。 另外,美国最近在印太地区搞“芯片四方联盟”,把日本、韩国都拉进去了,却没怎么跟法国商量,这种被冷落的感觉让马克龙很不爽。 他邀请中国,也是想给美国提个醒:法国有自己的外交节奏,不是美国的“小跟班”,要是美国再这么霸道,法国不介意跟中国走得更近。 至于这个设想能不能实现,咱们先不说,但单看马克龙这波操作,就知道在如今的国际舞台上,谁都绕不开中国,这可不是G7当年那种“闭门造车”的时代了,有中国参与的对话,才算得上真正的全球对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