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破防了!联合国审议中日琉球主权,11月9日,日本知名右翼媒体《产经新闻》刊发社论称,有关言论“无法接受”,还扬言要让“中国政府撤回言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问题是,中国到底说了什么?中方代表在联合国人权审议会上指出,日本在人权、领土问题上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提到“琉球人民的自决权应受到尊重”。 要知道,日本一直最怕的,就是别人质疑它对琉球的主权。这个地方在明治维新之前,根本不属于日本,它是一个有独立国王、独立文化、独立外交体系的国家,琉球王国。只是后来被日本吞并,成了现在的“冲绳县”。 所以,当中国在联合国提到“琉球人民的自决权”时,日本人立刻听出了弦外之音——你这是在暗示琉球不属于日本啊?这不是碰瓷,是正面点名! 日本当然不能装作没听见,于是《产经新闻》立刻跳出来发社论,痛批中国“挑衅”“制造分裂”“散布虚假历史”。但问题是,历史从来不会因为你生气就消失。 琉球王国在历史上一直是个“夹缝生存”的小国,既向中国进贡,也和日本来往。但在1879年,日本趁着明治维新强势崛起,干脆直接“吞并”琉球,把它改成了“冲绳县”。那时候清政府虽然抗议,但自身积弱,最后也无力干涉。 日本人最怕的,就是中国现在把这段历史重新拿出来晒太阳。因为一旦琉球问题被国际化,日本在钓鱼岛、甚至整个南西诸岛的“主权论述”都会动摇。毕竟,如果琉球当年是被强行吞并的,那现在的“继承权”自然也说不通。 更关键的是,这次提出的不是在什么边缘论坛,而是联合国人权审议会议。这意味着,这不是普通外交嘴仗,而是进入国际文件的正式话题。 日本人平时最爱说别人“侵犯人权”“破坏自由”,可这次,轮到别人拿人权标准来照它自己。讽刺吗?非常讽刺。 这次,中国代表一句“琉球人民的自决权应受到尊重”,等于把日本的遮羞布当众撕开。要知道,琉球本地反美情绪强、反基地呼声高,日本政府每年都要花大量资源压制舆论。结果现在,中国在联合国点了一下名,相当于替冲绳人打了一记“舆论强心针”。 对中国来说,这也是一次非常聪明的反击。长期以来,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配合美国搞小动作,军舰巡航、政客登岛、挑衅不断。现在中方反手一击,不吵不闹,只在联合国上说一句“琉球问题值得关注”,就让日本心态崩了。 外交的艺术,有时候比武器还锋利。日本这次的慌张,恰恰说明中国这一招打在了七寸。 有意思的是,日本媒体在社论里还假装镇定,说“中国此举是为了转移视线”“是在炒作历史话题”。 问题是,你要真心不怕,干嘛气成这样?一个不痛不痒的议题,能让整个右翼媒体集体破防,说明他们自己心里明白:这事儿真不能碰。 而且,日本还真不是第一次被“琉球问题”刺到。早在上世纪70年代,美国把冲绳交还日本的时候,中国学者就提出过“琉球地位未定论”,意思是当年日本吞并琉球的合法性本来就有问题,美国擅自“归还”,其实也没有法律依据。只是那时候中国还在恢复国力,这个话题没掀起大波。 现在不同了。中国国力强大、国际话语权上升,随便一句外交表态都能引起全球关注。日本再想像过去那样“装糊涂”,已经不可能了。 更要命的是,日本在这几年频频拿钓鱼岛问题挑衅中国,不仅派海上保安厅船只巡航,还多次声称“中国侵入领海”。 那中国现在拿琉球问题出来谈,等于告诉日本,你既然敢碰我领土,我也能质疑你的合法性。要玩法律文本、国际条约、历史依据,咱都能玩。 从这个角度看,中方这次的外交操作,简直就是一招“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日本这些年动不动就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中国人权,甚至对台湾问题指手画脚。现在中国直接在同一个舞台,用同样的逻辑反问:“那你琉球的自决权呢?” 日本最怕的,就是有人撬动这根钉子。因为一旦国际社会真的开始讨论“琉球是否具备独立权”这个议题,日本在南海、东海所有的领土立场,都会被重新审视。 而且,中国这次的发言非常高明,它没有直接喊“琉球独立”,只是强调“尊重琉球人民的自决权”。这就像留了一个伏笔,我不是现在要你承认琉球独立,而是提醒全世界,这个问题存在。 当舆论发酵,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琉球问题就从“尘封的历史”变成了“活的问题”。日本越跳脚,就越显得心虚。 这场外交暗战,日本看似在骂,实际上是被打疼了。中方一句看似温和的提法,打乱了日本的心理防线,也给未来中日博弈埋下了新的筹码。 琉球问题或许不会马上掀起大风浪,但这次联合国会议无疑是一记警钟,日本想永远回避历史、不面对问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所以,当日本媒体怒吼“中国在制造事端”的时候,其实它最怕的,是全世界开始重新问那句话, “琉球,到底是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