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武汉女大学生吴明珠,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趁父母不注意,连夜逃往新疆,父

虎虎聊娱乐 2025-11-13 17:07:04

1955年,武汉女大学生吴明珠,放弃了城里的工作,趁父母不注意,连夜逃往新疆,父亲称要与她断绝关系,母亲气得生了3天病,谁知几年后女孩回家,父母两人却目瞪口呆。 夜深人静的武汉街头,一个年轻姑娘拖着行李,悄无声息地溜出家门,登上开往西方的列车。她扔下北京的铁饭碗,只为追逐儿时对甜瓜的痴迷。父亲气急败坏,扬言断绝关系;母亲一病三天,茶饭不思。几年后,她风尘归来,父母开门一瞧,惊得说不出话。这姑娘的远行,究竟换来了什么? 吴明珠1930年出生在武汉一个书香门第,父亲是中学教师,家里书架上满是农学书籍和古籍。从小,她就对瓜果情有独钟,街头小摊的甜瓜,总让她多咬几口。1949年高中毕业,她考进西南农学院果树专业,那时候学校里挤满热血青年,大家埋头苦读,课堂上讲遗传育种,她听得入神。1953年毕业,她分到北京中央农村工作部,负责农业资料整理。办公室里文件堆山,窗外是首都的自行车铃声,下班还能逛公园。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刚成立,边疆急需人才,报纸上报道戈壁开发,她的目光总停在那儿。新疆的哈密瓜名扬四海,她想,那片土地上,肯定藏着无数好瓜种。 1955年春天,她写信申请支援新疆。家人劝不住,父亲一听,拍桌子大喊,从此你走你的,我过我的,再不认这个闺女。母亲心疼得直掉泪,三天躺床上,勉强喝口粥。吴明珠心意已决,趁夜色溜出家门,买了去乌鲁木齐的票。列车启动,北京渐远,新疆近在眼前。那年她23岁,刚毕业两年,城里工作稳当,可她选择边疆,为国家农业出力。这步棋,走得决绝,也走得寻常——多少知识青年,那时候都响应号召,奔向祖国需要的地方。 到新疆后,现实远比想象苦。夏天四十多度,戈壁热得像蒸笼,她住土坯房,炕上翻身都出汗。羊肉膻味重,吃一口就反胃,冬天风沙刮脸,身上还爬虱子。她咬牙适应,买收音机学维吾尔语,从一个音节练起,半年后,当地老乡叫她“阿依木汗”,意思是月亮姑娘。她扎根吐鲁番,进鄯善县农技站,当副站长。那里条件差,设备简陋,可她一头扎进瓜田,收集本地资源。三年走遍三百多个生产队,整理出44个瓜种。有回为找一个老品种,跋涉三十多公里,天黑钻窑洞过夜,听风声夹杂狼叫。 工作忙,家庭事也没落下。她大学同学杨其祐,是袁隆平的室友,为了她从内地追来,两人结婚。他帮翻译资料,一起奔波戈壁。怀孕时,她体重只四十公斤,反应大,可育种关键期,一天没离田。孩子早产三斤多,奶水不足,三个月送回武汉外婆家。几年后见面,孩子不认她,还说妈妈是那些瓜。这话扎心,可她继续干。杨其祐长期劳累,得胃癌,临终伸三指,比划他们育的品种代号。第五天,她就回试验田,继续选育。 几年过去,1958年左右,她请假回家。火车进武汉站,天已黑,她敲开家门。父亲开门愣住,母亲端茶出来,手抖得差点洒。眼前闺女黑瘦成那样,体重三十多公斤,手糙如砂纸。父母对视一眼,半天没吱声。她坐下讲新疆日子,从戈壁足迹到瓜种故事,母亲眼圈红了,终于明白这丫头为啥走。父亲虽嘴硬,心底也软了。从那起,家里来信多问边疆事,她回信总说,党的政策好,瓜农日子越过越红火。 吴明珠的路,越走越宽。她首创南繁北育模式,秋冬去海南温室,春夏回新疆田野,把育种周期从八十年砍一半。三十多个优良品种出自她手,覆盖新疆八成商品瓜区。“8424”西瓜甜脆多汁,红心哈密瓜销香港三十年。瓜农靠这些增收,仓库堆满,笑声从田头传到集市。1999年,她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单位要盖院士楼,她推了;五十万奖金,捐四十万给课题组。 这辈子,她亏欠家人,可换来边疆甜蜜。想想看,一个武汉丫头,扔下城里安逸,奔戈壁几十年,就为让瓜农腰包鼓、百姓饭桌甜。她的故事,告诉年轻人,梦想不是空谈,得用汗水浇灌。  

0 阅读:71

猜你喜欢

虎虎聊娱乐

虎虎聊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