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到俄罗斯主动求谈判,乌克兰立即拒绝,泽连斯基要展示胜利姿态 来源:等风来

烁耀中原 2025-11-14 17:57:30

轮到俄罗斯主动求谈判,乌克兰立即拒绝,泽连斯基要展示胜利姿态 来源:等风来 俄乌冲突进入第N个年头,双方在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谈判再次不欢而散。 2025年11月12日,乌克兰外交部宣布“暂停年底前所有对俄谈判”,俄方随即反击,指责乌方“连交换战俘的承诺都未履行”。 这场看似突然的谈判决裂,实则是双方长期博弈的必然结果——乌克兰坚称“不想再谈一场无果的对话”,俄罗斯则讽刺基辅“连30%的战俘都凑不齐”。 尽管俄军在多条战线持续施压,乌克兰却意外展现出强硬态度。 乌外交部第一副部长叶夫根尼·基斯利察公开表示,此前数轮谈判均未取得实质进展,因此乌方决定冻结谈判进程至少到年底。 这一表态与前线局势形成鲜明对比:在哈尔科夫、顿涅茨克等地,乌军正面临阵地丢失的压力,甚至乌方内部承认“红军城守势艰难”。 泽连斯基的拒绝被解读为一种政治表演。 一方面,他需要向民众展示“乌克兰仍未屈服”的形象;另一方面,乌政府内部路线已转向“以战促谈”——通过强化防御和西方援助积累筹码,而非在劣势下妥协。 近期的内阁改组进一步强化了这一趋势,泽连斯基将外交、安全决策权集中到核心圈层,被撤换的官员多被视为“妥协派”。 俄方此次主动提出在土耳其重启谈判,表面释放缓和信号,实则暗含施压。 俄总统助理梅金斯基(曾主导2022年伊斯坦布尔谈判)近期放话称,若乌方三年前接受初步协议,本可避免后续损失,但“现在条件已苛刻得多”。 这一表态直指乌方的决策困境:2022年草案仅要求乌承认克里米亚归属及中立化,而2025年的俄方条件增至“承认四州公投结果、彻底去军事化、修改反俄法律”。 战俘交换问题成为俄乌互相指责的焦点。 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指出,原定交换1200人,实际完成不足30%,并暗示乌方“缺乏履约能力”。 此举既凸显乌克兰面临的人力资源困境,也削弱了基辅在国际舆论中的道德优势。 乌克兰的强硬姿态背后,是对欧洲支持的依赖。 2025年以来,欧盟和英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乌军装备和经济援助的主要来源。 加拿大同日宣布的新一轮对俄制裁(涉及13名个人、11个实体及百艘影子舰队船只),进一步强化了西方阵营的协调性。 然而,这种支持并非无条件——欧洲多国私下敦促乌方展现谈判意愿,以避免冲突长期化。 泽连斯基的决策同样受制于国内政治。 乌克兰极端民族主义派别坚决反对领土让步,而战后可能启动的援助资金审计,更让基辅精英面临压力。 此外,泽连斯基的民意支持率已从战初的84%跌至62%,他需通过强硬立场凝聚国内共识。 伊斯坦布尔谈判的失败,暴露了双方无法调和的底线。 乌方要求“恢复1991年边界”与俄方坚持“承认新领土现实”形成结构性对立。 即便在技术性合作如战俘交换上,双方也互信缺失:俄方提出的“短暂停火收集遗体”被乌方拒绝,而乌方要求的“30天全面停火”遭俄方批评为“缓兵之计”。 冲突的僵局持续消耗双方资源。 乌军近期退出《渥太华禁雷公约》,试图提升防御能力,但此举被批“加剧人道风险”;俄方则加速能源出口转向,以抵消制裁影响。 而特朗普政府的矛盾态度——一边呼吁谈判,一边默许武器援助——更让局势充满不确定性。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0
烁耀中原

烁耀中原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