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专家认为:“假如中美开战,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不敢跨越。”

慕蕊看趣事 2025-11-15 10:40:04

美专家认为:“假如中美开战,想战胜中国只有一个法子,但这条‘红线’不敢跨越。” 对此,金一南早有表示:“中国人踏过鸭绿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站起来了!朝鲜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立国之战,同时为我国赢得了最起码百年的和平。” 真要“赢”中国,只剩下一个法子——直接动手。 可话说得再狠,美国就是不敢真干,为啥? 因为一道红线早就画在那儿了,谁碰谁倒霉。 而这位美国专家口中“唯一能战胜中国的法子”,指的是动用核武器。在他的分析中,中美常规军事力量各有优势,中国在区域拒止能力、高超音速武器等领域已形成非对称优势,美国若仅依靠常规战争,很难在西太平洋地区占据绝对上风。 但核武器作为“终极威慑”,理论上能改变战争态势。可他话锋一转强调“红线不敢跨越”,原因很简单——中国同样拥有强大的核威慑力量。 根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数据,中国拥有约350枚核弹头,虽数量少于美俄,但已具备“三位一体”核打击能力,陆基东风系列洲际导弹、海基巨浪导弹、空基轰-6K轰炸机均可实施核反击,任何国家对中国动用核武器,都将面临同归于尽的后果。 这种“不敢跨越红线”的背后,是核威慑的相互制衡。冷战时期美苏“相互确保摧毁”的逻辑,如今在中美之间同样适用。 美国国防部2025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也承认,中国的核力量已具备“足够的生存能力和反击能力”,能够对任何侵略者造成难以承受的损失。正因如此,即便美国在常规军力上仍有优势,也始终不敢触碰核红线,毕竟核战争没有赢家,一旦爆发将给人类文明带来灾难性后果。 金一南提到的朝鲜战争,正是中国国防史上的重要里程碑。1950年,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面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逼近鸭绿江,中国毅然决定出兵参战。 当时中美国力、军力差距悬殊,美国GDP是中国的17倍,军队装备着现代化武器,而志愿军很多士兵还穿着单衣、拿着落后的步枪。 但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志愿军凭借顽强的意志和灵活的战术,将“联合国军”打回三八线以南,迫使美国签订停战协定。这场战争不仅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更让世界重新认识了中国,为新中国赢得了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发展时间。 朝鲜战争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让中国彻底摆脱了近代以来“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循环,奠定了新中国的大国地位。正如金一南所说,“踏过鸭绿江的那一刻,中国人就真正站起来了”。 战争结束后,中国迎来了长期和平发展的机遇期,工业体系逐步建立,国防科技不断突破,从“两弹一星”到航母下水,从高超音速武器到空间站建设,中国的国防实力一步步走向强大。 这种强大不是为了侵略,而是为了守护和平,正如中国始终坚持的“防御性国防政策”,核武器的存在只是为了威慑潜在的侵略者。 如今中美之间的博弈虽然复杂,但中国维护和平的决心从未改变。中国多次强调“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主张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际争端。而美国专家的言论,从侧面反映出其对中国国防实力的认可与忌惮。 在全球化时代,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合则两利,斗则俱伤。无论是核威慑的相互制衡,还是历史经验的深刻启示,都告诉我们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回望朝鲜战争的烽火,再看如今的国际局势,中国早已不是当年那个任人欺凌的国家。但中国人深知和平的来之不易,始终珍惜用鲜血换来的发展机遇。美国若想通过军事手段压制中国,不仅低估了中国的国防实力,更忽视了中华民族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 未来,中美之间或许仍会有摩擦,但只要双方保持理性,坚守和平底线,就一定能避免冲突,找到共存共赢的道路。毕竟,和平与发展才是当今时代的主题,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逆转的潮流。 官方信源: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2025年核力量报告 美国国防部《2025年中国军力报告》 金一南《苦难辉煌》相关演讲实录

0 阅读:0
慕蕊看趣事

慕蕊看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