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不经意之间向全世界解释了什么是“从实力和地位说话”。 “不是跟谁都谈判,都签协议,对很多国家我们只寄给他们一封信就可以了。15%、25%、35%就是这样!”特朗普在一次媒体公开问答中的这番话,不经意间向全世界解释了什么是“从实力和地位说话”。 他直言当下只有东方大国才有资格与美国谈判,刚和对方签订了贸易协议,而对其他不少国家,美国只需用一封标明关税比例的信件就能解决问题。 这番直白到近乎“赤裸”的表述,瞬间引发国际舆论哗然,也让人们清晰看到特朗普眼中的世界格局——所谓的平等、尊重,在他看来都必须靠实力来争取,当下的全球舞台似乎只剩下“G2”的博弈。 特朗普这番言论并非凭空而来,熟悉他行事风格的人都知道,“实力至上”一直是他的核心外交理念。早在其任内,就多次强调“美国优先”,动辄以关税为武器施压其他国家。 这次提到的“寄一封信就可以了”,指的正是美国对部分国家单方面加征关税的做法——无需复杂谈判,直接通过行政命令确定15%、25%甚至35%的关税税率,对方要么接受,要么面临贸易摩擦升级的风险。 这种“单边主义”的行事方式,在他看来就是“实力”的体现,而只有当对手具备足够实力时,美国才愿意坐下来谈判。 他特别提到“刚和东方大国签订了贸易协议”,这一细节也透露出背后的逻辑。中美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经济总量占全球近40%,贸易往来密切且复杂。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经历了多轮贸易谈判,双方在关税、市场准入、知识产权等领域反复博弈,最终达成的协议是双方实力较量和利益平衡的结果。 特朗普的言下之意很明确:只有像东方大国这样具备强大经济实力、能对美国形成制衡的国家,才有资格与美国进行平等谈判,其他国家则只能被动接受美国的条件。 这种“G2”思维在特朗普的言论中并不少见。他曾多次在不同场合暗示,当下世界的关键议题最终需要中美两国协商解决,其他国家的角色更多是“跟随者”。 这种观点虽然带有明显的霸权主义色彩,却也从侧面反映出中美实力对比的变化。随着东方大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也在增强,美国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愿意与东方大国通过谈判解决分歧,而不是简单地用“寄信”的方式施压。 国际社会对特朗普的这番言论反应不一。不少发展中国家对此表示不满,认为这种“实力至上”的逻辑忽视了中小国家的利益,违背了多边主义原则。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强调,“全球治理需要多边合作,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俱乐部’”。欧洲一些国家则表现出复杂的态度,一方面他们不满美国的单边主义做法,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中美在全球事务中的重要性。 有欧洲外交官员私下表示,“特朗普的话虽然刺耳,但也说出了部分现实,中美关系确实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 事实上,特朗普口中的“从实力和地位说话”,本质上是霸权主义的另一种表述。在全球化时代,各国相互依存日益加深,单靠实力施压、忽视他国利益的做法早已行不通。 中美之间虽然存在分歧,但双方在经贸、气候变化、全球公共卫生等领域也有广泛的共同利益,需要通过平等对话、互利合作来实现共赢。而对于其他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主权和利益,都应该得到尊重,美国单方面加征关税、搞单边制裁的做法,不仅会损害他国利益,也会反噬自身。 特朗普的这番言论也让人们更清晰地认识到,国际竞争的本质是实力的较量,但实力的体现不仅在于经济和军事,更在于能否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和支持,能否推动多边合作、实现共同发展。 东方大国一直坚持多边主义,主张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这与特朗普的“实力至上”逻辑形成鲜明对比。未来,随着世界多极化趋势的深入发展,“G2”思维终将被更加平等、包容的全球治理体系所取代,各国只有坚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才能共同应对全球面临的各种挑战。 官方信源: 特朗普媒体公开问答实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