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两点,日本防卫省官网突然更新了一条加急通报:中国海军055型导弹驱逐舰"鞍山号"率领编队穿越大隅海峡。 文字描述足足三页纸,配图里万吨巨舰的轮廓在夜色中格外清晰。这已经是三天内日方第二次发布类似通告,上一次是电子侦察船,这次直接来了个战斗群。 这份深夜通报在日本国内激起千层浪,但真正让外界感到不可思议的是,美国的反应。 按理说,盟友家门口出现这样的情况,美军应当有所表示才对,可事实上,除了象征性地派出一架EP-3E电子侦察机在远处晃悠了一圈,美军在西太平洋的庞大舰队和空军基地都显得异常安静,丝毫没有要和日本海上自卫队搞联合行动的意思。 这种“盟友不同调”的场面,让整个事件的走向变得扑朔迷离。 最有意思的,莫过于日本自身的前后反差,就在一个星期前,日本防卫大臣岸信夫还在国会上慷慨陈词,声称要针对所谓的“周边军事活动”,和美国紧密合作,必要时将行使“集体自卫权”,甚至放话要强化西南诸岛的军事部署。 当时那股“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通过媒体的放大,搞得日本国内一度气氛紧张,可现实却是,当我们的055大驱编队真的出现在大隅海峡时,日本防卫省瞬间收起了之前的强硬姿态,对外声明的措辞变得极为小心,只是轻描淡写地表示“正在进行必要监控”。 至于之前挂在嘴边的“集体自卫权”,则是一个字都不敢再提,这种戏剧性的转变,在日本网络上被民众吐槽为“口号喊得震天响,事到临头静悄悄”,让当局颜面尽失。 说到底,让日本方面如此投鼠忌器的,还是这次行动的主角——“鞍山号”和它所代表的强大实力,作为中国海军现役最顶尖的水面战舰,055型驱逐舰超过1.2万吨的排水量,本身就是一种无声的宣告。 更核心的是它那112单元的垂直发射系统,可以混装鹰击-18重型反舰导弹和红旗-9B远程防空导弹,兼具了无坚不摧的“长矛”和密不透风的“坚盾”,这种攻防一体的设计,使其综合战力在全球同类舰艇中都处于顶尖水平。 更关键的是,编队里还有补给舰随行,这表明整个编队具备了长时间在远洋执行任务的能力,这是衡量一支现代化海军是否真正走向“深蓝”的关键指标。 此次中国海军编队选择的大隅海峡,是连接东海与太平洋的国际航道,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各国船只都享有在这里“无害通过”的权利,中国海军的行动完全合理合法。 虽然日本海上自卫队派出了“秋月”级驱逐舰和P-1反潜机进行全程“伴随”,但这种跟踪更像是一种无奈的“目送”,全程不敢有任何实质性的拦截动作。 而我方编队则展现了高度的专业和自信,在通过海峡时全程保持无线电静默,航行姿态稳健,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叫作规矩和实力。 其实,这样的场景已经不是第一次上演。近年来,随着中国海军力量的崛起,无论是宫古海峡还是对马海峡,中国海军编队的远海训练已经成为常态。 这种常态化的存在,正在一点点瓦解日本过去长期拥有的“海上心理优势”,正如日本媒体《读卖新闻》自己承认的那样,中国海军远洋能力的提升速度已经超出了他们的预期,日本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防卫策略。 对于我们而言,走向远洋是维护国家利益、锤炼实战能力的必然选择,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任何外部的聒噪都无法阻挡我们前进的步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