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委会前主席巴赫曾说:中国应该发扬一下大国精神,主动承担起申办奥运会的责任!结果中方的回应,让人竖起大拇指...... 巴赫23年5月访京,就直言希望中国考虑2036年奥运申办,说中国基础设施牛,经验足,能给奥运注入新活力。去年又来,强调亚洲轮转原则,2036年该亚洲接棒,中国人口多、经济强,体育底子厚,简直是完美人选。今年11月,他又现身香港,参加全运会相关活动,顺势夸大湾区体育设施齐全,民众爱运动,完全有条件联手申办奥运。巴赫这套说辞听着像推销,实际是奥运会申办正卡壳,他急眼了。奥运这事儿,本来是荣耀,可近几年赔本的太多,伦敦12年亏了30亿英镑,里约16年债务堆成山,东京20年因疫情拖到21年,花掉的钱够填太平洋。布达佩斯本来想申24年,结果市民上街抗议,说国家穷得叮当响,哪来闲钱办这玩意儿?直接撤了申请。剩下巴黎和洛杉矶两家,国际奥委会一咬牙,双双打包,24年巴黎,28年洛杉矶。32年好不容易落到布里斯班,36年又悬了。欧洲、美洲、大洋洲都轮过,亚洲就中国合适,可中国不接茬,巴赫能不急吗? 中国从头到尾态度明确,体育总局多次表态,支持奥运发展,但没计划正式申办2036年。网上传闻一大堆,成都要办、上海要申、青岛要上,全被官方一一辟谣。成都体育局直说那是谣言,上海政府强调专注现有赛事,青岛也否认一切。为什么这么坚定?简单说,奥运不是非办不可。中国08年夏奥、22年冬奥都办得漂漂亮亮,杭州亚运、成都大运也赚了票子。可现在经济讲究精打细算,好钢用在刀刃上。奥运基建动辄上千亿,维护成本年年烧钱,疫情一闹,空置场馆更成包袱。国际奥委会虽改了规则,允许用现有设施,缩短办赛时间,可风险还在。中国资源多,优先投向民生体育、基层健身,这才是长效。 印度人口第一,自信满满地冲,体育奖牌却排71位,环境污染、交通拥堵一大堆问题还没解决。韩国呢,88年夏奥、冬奥都办过,经济体育双强,可老龄化严重,申办还得拉北京协办。卡塔尔有钱,世界杯办得风生水起,但高温沙漠,体育传统弱。其他像土耳其、印尼、智利,也都递了意向书,可评估起来,哪个没坑?中国不趟这浑水,专心办好自己的事儿,国际上反倒更尊重。 奥运申办从前抢破头,现在凉了半截。国际奥委会数据,2036年已有十来个城市感兴趣,但真落地没准。巴赫卸任前就说,竞争激烈,可质量得把关。中国三次婉拒——23年访京后一次,去年传闻澄清一次,今年大湾区风波又一次——每次都稳如老狗。为什么竖大拇指?因为这不是推脱,是理性选择。办奥运能拉经济、树形象,可也得看值不值。中国现在体育产业年产值上万亿,群众健身热火朝天,冬奥遗产用得活络,亚运场馆转民生。相比之下,希腊雅典04年后,债务危机直接爆雷,国家经济趴窝。巴西里约办完,贫民窟还是一锅粥。奥运这把双刃剑,中国用过,知道轻重。巴赫推销时,总提可持续,可实际85%收入归主办方,前期垫资谁扛?中国不傻,算清账本,选了更靠谱的路子。 放眼全球,2036年申办热闹归热闹,真格的没几个。印度艾哈迈达巴德递了书,人口红利大,可奖牌少,雾霾治理是硬伤。韩国首尔拉北全罗道,计划八项在北京办,借力打力。卡塔尔多哈靠石油钱,世界杯经验加持,但空调奥运听着别扭。印尼努桑塔拉新都野心大,环保方案亮眼,可基建刚起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第六次冲,地理位置好,经济却晃荡。南美智利圣地亚哥想轮转,可地震频发,安全第一。国际奥委会评估组得跑断腿,2027年申请截止,2029年拍板。巴赫退休后,偶尔点评,说中国选择体现智慧。可他也承认,奥运前途渺茫,多城联办可能成常态。 总的看,巴赫那句“发扬大国精神”听着高大上,可中国回得实诚:精神发扬不等于啥都接。奥运这事儿,中国办过两次,够本了。现在全球体育格局变,申办凉了,中国稳住阵脚,专注内功,国际上没人说闲话。反倒那些急吼吼的,像印度韩国,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