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71岁的左宗棠奉命迎娶17岁的章怡。当天很晚,左宗棠才进房门,章怡擦去眼泪,迎了上去:“老爷,我来伺候你歇息吧。”左宗棠却躲了躲,叹了口气:“我都这把年纪了纳什么妾,你就做我孙女吧。” 左宗棠考科举那叫一个惨,考了三次乡试全砸锅。二十多岁了,还在家乡混日子,教教书,帮人管管田地,日子过得紧巴巴。家里穷到啥程度?父母早亡,屋子漏风漏雨,他一度想干脆不考了,专心搞农业和地理研究。这在当时人眼里,纯属不务正业。可他偏就钻研这些,画地图,记土壤,琢磨怎么种桑养蚕。 三十多岁时,太平天国闹起来,湖南那边乱成一锅粥。左宗棠本来没啥官位,就给巡抚张亮基当幕僚,帮着出主意布防。他对湖南地形熟,地图一摊开,指指点点,帮着湘军堵了不少缺口。咸丰四年,他正式入胡林翼幕府,那时候开始崭露头角。湘军打仗讲究纪律严,左宗棠管后勤管训练,士兵们吃住行他都抓得死死的。没几年,他就自己带兵了,从一个文弱书生,变成战场上能冲能杀的将领。打太平军那几年,他率队从湖南杀到浙江,收复了好几座城池。那些仗打得血腥,士兵饿肚子啃树皮,他自己也风餐露宿,但每次都稳扎稳打,不瞎冲。 等同治年间,左宗棠升到闽浙总督,管福建船政局。那时候洋人船坚炮利,中国海军弱鸡,他一咬牙建马尾船政学堂,买外国机器,造轮船。学生们学英文学造船,他亲自抓进度,第一艘船下水时,全厂子鼓掌庆祝。这事儿搁现在看,是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点。可惜,洋务运动那帮人内斗多,他也树敌不少。像李鸿章那些人,总觉得他太刚,处处挤兑。 说起家庭,左宗棠娶周诒端是道光十二年的事儿,两人是娃娃亲。周氏出身小康,识字会诗,家里穷的时候也没抱怨,帮他抄书管家。两人一共生了四个女儿,没儿子,这在当时是硬伤。后来他纳了个张氏,生了儿子左孝同和左孝翼啥的,但对张氏就客气客气,没当正室看待。周诒端1870年病逝,他伤心得要死,棺材都提前备好,誓言不续弦。 转到1881年,这年左宗棠新疆收复大捷。他抬棺出征那事儿是真,1875年慈禧让他去西北,边疆丢了阿古柏占着,他带十万大军,风沙里走戈壁,士兵渴了喝马尿,饿了啃皮带。军粮从内地运,路远补给难,他改道走祁连山,避开沙漠,硬是把补给线拉长千里。打仗时不急功近利,先固守天山北路,修堡垒练炮兵,再南下乌鲁木齐。阿古柏军有英国人帮忙,武器先进,但左宗棠的楚军纪律好,火炮准,伊犁一战,敌军溃败。整个新疆平定,花了三年,耗银两千万两。这在清史里,是难得的边疆胜利。要知道,同治光绪那会儿,国力衰,海军还等着甲午战呢,左宗棠这仗打得稳,保住了西北大门。 回京后,慈禧赏了他军机大臣,两江总督啥的。但老头儿身体垮了,西北风沙吹坏了肺,咳嗽老毛病。1884年,中法战争起,法国舰队打越南,威胁广东。左宗棠被派督办福建军务,七十多岁了,还得南下。马江之战,清军输惨,船沉人亡,他气得直拍桌子,但还是抓紧练兵买枪。法国那边海军强,殖民野心大,这次仗清廷其实早该备战,可内斗多,银子挪用,左宗棠到时已晚。战后他上书骂人,惹恼了慈禧和李鸿章那些人,官位虽保,但日子难过。 1885年9月5日,左宗棠在福州病逝,终年73岁。临死前交代儿子们,好好读书,别学那些阿谀奉承的官僚。葬礼简单,棺材抬回湖南,墓在故里。身后事清廷给了谥号“文襄”,但排挤没停。 李鸿章上台,洋务转向,左家子孙仕途不顺,左孝同当过河南布政使,但没大出息。左宗棠一辈子刚直,树敌多,晚景凄凉是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