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还在幻想着出兵干涉中国统一,可是日本的军舰还没离开港口,火箭军的6到8个导弹

云景史实记 2025-11-17 16:07:56

日本还在幻想着出兵干涉中国统一,可是日本的军舰还没离开港口,火箭军的6到8个导弹旅在十五到三十分钟内就能向日本西南部的38个机场和军港发射一千枚东风导弹。   日本是否会干预中国统一的话题这几年一直很热,虽然一些日本政客时不时就放狠话,但只是嘴上说说而已,不少人心里明白光靠这些喊话没什么实际意义,万一有行动,打起来可不是你来我往的传统海战,关键节点早就被盯死了,现代战争最先用上的就是远程打击,军舰甚至还停在港里,导弹可能就已经落下来。 先说说咱们火箭军的家底,这可是咱们腰杆硬的根本。现在火箭军光导弹旅就有40个,随便拉出一个来都有“一旅镇一国”的本事。 一个标准的导弹旅下面有3到4个发射营,光发射车就有二十几台到六十多台,再加上测绘、补给、通信这些配套车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作战体系,拉出去就能打。 就说瞄准日本西南部那些目标的,光是东风-15、东风-16这两款导弹,就足够让他们睡不着觉。 东风-16射程轻松超过1000公里,从咱们东南沿海的发射阵地打出去,最快15分钟就能落到日本的那霸机场,最慢也超不过30分钟。东风-15更不用说,精度能控制在10米以内,想打你军港的指挥楼就不会打到旁边的仓库。 有人可能会问,6到8个导弹旅真能打出一千枚导弹?这还真不是夸大其词。就拿公开报道过的东风-26导弹旅来说,一个旅就有6个发射营,至少18辆发射车,每辆发射车除了待发弹,还配有2枚备用弹,算下来一个旅就有五十多枚导弹。 要是集中6个这样的旅,再加上东风-15、东风-17这些发射车更多的常规导弹旅,一千枚导弹的打击规模完全能实现。 而且咱们的发射车都是能在山里、公路上随便跑的,不用依赖固定发射场,卫星都难找到,想提前偷袭根本不可能。 之前有个导弹旅就创造过连续奔袭上千公里,到地方15分钟就完成发射准备的纪录,这就是“随时能战”的硬实力。 光说数据可能不够直观,咱们看看现在的战争都是怎么打的,就知道日本那些军事目标有多脆弱。 2020年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的纳卡冲突,大家应该有印象,阿塞拜疆就靠无人机和远程导弹,没费多大劲就把亚美尼亚的坦克、防空系统全炸废了。 亚美尼亚的S-300防空导弹,看着挺先进,结果被无人机盯上就跑不掉,一个个全成了活靶子。 还有俄乌冲突,俄罗斯一开始就用“口径”巡航导弹和“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把乌克兰的机场、军港全炸瘫了,乌克兰的飞机根本没法起飞,军舰只能在港里挨炸。这些还都是中等国家的较量,咱们火箭军的实力可比他们强太多了。 日本西南部那38个机场和军港,早就被咱们的侦察系统盯得死死的,就像靶场上的靶子一样清晰。那霸机场、佐世保军港这些地方,跑道多长、码头在哪、指挥中心的位置,咱们都摸得一清二楚。 现代战争讲究“先下手为强”,真到了那一步,根本不会给他们摆开阵势的机会。咱们的导弹会先打机场跑道,用延时引信的战斗部把跑道炸出一个个大坑,就算他们想抢修都来不及。 再打军港的油库和弹药库,一炸就是连锁爆炸,军舰就算没被炸沉,也会被困在港里动弹不得。 可能还有人觉得,日本有“宙斯盾”舰,有“爱国者”导弹,能拦得住。这话真是太天真了。“爱国者”导弹拦截成功率撑死了七成,而且一次只能拦一枚。 咱们要是一波就打过去几十枚导弹,再加上东风-17这种会“拐弯”的乘波体导弹,它的飞行轨迹根本没法预测,现有的反导系统根本拦不住。 去年有报道说,美军的“标准-3”导弹拦截试验还失败过好几次,日本买的那些反导系统,说白了就是个心理安慰。 一千枚导弹分几波打过去,他们的反导系统撑不过第一波就会被打废,剩下的导弹就能安心“点名”。 日本政客心里其实也清楚,真动手就是自取灭亡,所以他们只会嘴上喊喊。二战的时候日本海军多嚣张,最后还不是被打回原形。 现在咱们的实力和当年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咱们的火箭军不仅有常规导弹,还有核常兼备的东风-26,能跨洲际打击,这就是“不惹事但绝不怕事”的底气。 日本受和平宪法限制,军事力量发展本来就有短板,现在连自己的防空都要靠美国,真要干涉中国统一,无异于以卵击石。 说句掏心窝子的话,中国统一是14亿人的共同心愿,是历史大势,谁都挡不住。日本当年侵略中国的账还没算完,要是敢再掺和中国的内政,那就是新仇旧恨一起算。 那些日本政客最好摸摸自己的良心,想想当年广岛、长崎的教训,别再做白日梦。咱们火箭军的导弹不是摆设,那些静默在群山里的发射车,就是守护国家统一的钢铁屏障。 最后我想说,咱们这代人见证了国家从弱到强,从被人欺负到现在腰杆挺直,靠的就是硬实力。火箭军的每一枚导弹,都是咱们中国人的底气。 日本要是敢迈出干涉的一步,等待他们的只会是雷霆万钧的打击,到时候再后悔可就晚了。中国统一的进程不会被任何外部势力阻挡,这一点,谁都别怀疑。

0 阅读:0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