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印度的制造业,永远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

鹏天云光 2025-11-18 11:48:03

为何印度的制造业,永远赶不上中国?原因其实很简单,印度工厂40%的成本,是开空调交的电费。很多人只知道印度热,但不知道热到什么程度。 每年夏天一到,印度大部分地区的气温都能飙到四十五六度,最热的拉贾斯坦邦能冲到五十度。这热度不光人扛不住,机器更扛不住。 就说印度的纺织业,苏拉特有个纺织厂,之前接了个三百万美元的美国订单,本以为能赚一笔,结果夏天一到全黄了。纺织机的纱线在高温下特别容易断,织出来的布全是瑕疵,工人也接二连三中暑。 可印度的工业用电本身就比咱们国内贵了一半还多,他那厂子每天光空调电费就得花好几千块,更要命的是每天还得停两三次电,一停电空调就停,机器跟着歇菜,订单根本赶不上工期,最后美国客户干脆把订单转到了越南,说那边电费便宜还不停电。 还有那些造电子产品的工厂,就比如富士康在海得拉巴的AirPods工厂,按理说这是苹果重点扶持的厂子,想扩大产能从十万台涨到二十万台,可成本一直降不下来。 AirPods里的精密零件特别怕热,温度稍微高一点就会失灵,车间里的空调温度得调到二十度以下,电费账单堆得老高。 更头疼的是停电,用电高峰时,每天至少停三小时,工厂只能自己备柴油发电机,这发电机发的电成本是电网的三倍,算下来光空调和发电的钱就占了总成本的一大半,就比咱们深圳的工厂高出不少,难怪高端的Pro系列还是得靠中国工厂造。 还有耐克的代工厂也出过类似的问题,本来靠着便宜人工想抢点订单,结果一年下来因为停电少生产了一千两百万双鞋。不是工人不想干,是一停电空调就停,车间里温度飙到四十多度,机器烫手没法开,等来电了再重启机器,前面做的活儿还得返工。老板算了笔账,每年花在空调和发电机上的钱,比省下来的人工费还多,最后只能缩减产能。 另外,印度的电网太老旧了,发出去的一百度电,差不多有二十三度就浪费在破旧的电线上,等于白交了四分之一的电费。而且他们自己造不了好用的空调,本土的压缩机又贵又不顶用,制冷效果比中国的差一截,还特别费电,只能从中国进口,一台压缩机就得比中国贵三成,这又是一笔额外开销。 今年夏天印度闹空调荒,全国想要一千六百万台空调,自己只能造五百万台都不到,大部分还得靠中国的压缩机,没有这些空调,工厂根本没法开工。 更关键的是,这高温电费问题还扯出了一串别的麻烦。就比如物流,印度的路坑坑洼洼,从工厂到港口两百公里得开一整天,货物在路上捂着高温,就算车间里开了空调,运到地方也可能坏了。 还有零件供应,印度造手机七成的零件都得从中国运过去,芯片、电池这些怕热的东西,运输途中也得用冷藏车,又是一笔电费成本。 咱们中国就不一样,长三角、珠三角的工厂,想要什么零件,周边几小时就能送到,电网稳得很,工业用电还便宜,空调用的都是自己造的好压缩机,成本自然低。 印度工厂还有个难处,工人培训起来费劲,技术不过关,本来高温下生产就容易出废品,工人再操作不当,废品就更多了,等于白交了电费还没造出好东西。 就像塔塔集团想造新能源汽车,招不到技术工人,从德国请人来,工期拖了一年,成本早就上去了。福特汽车在印度投了二十多亿美元,也是亏得不行,把厂子卖了都卖不上价,就是因为电费高、停电多、效率低,根本赚不到钱。 这么一来就能看明白了,印度制造业不是不想赶中国,是被这高温和电费捆住了手脚。空调电费占了四成成本,还得应付停电、电网浪费、零件依赖进口这些事儿,成本降不下来,效率提不上去,订单自然留不住。 咱们中国制造业早就过了靠省电费赚钱的阶段,工厂里都是机器人干活,不怕热,电网稳,零件齐全,物流还快,印度想追上来,光是解决空调电费这一件事就难上加难,更别说那些扯出来的一堆麻烦,所以它的制造业永远赶不上中国。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180

猜你喜欢

鹏天云光

鹏天云光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