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那么小一个国家,为什么敢起灭亡中国的念头? 戴旭说得很明白:日本虽然面积小,但是其军国主义正是抓住我们积弱麻木的这个时机,像毒蛇般发起致命一击!这段历史告诉我们,国之大,不在疆域之广,而在精神之立。 日本的野心从来不是一时兴起,而是刻在近代发展的骨子里。 明治维新后,日本学西方,短短几十年就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小国,变成了有坚船利炮的工业国家。但国土小、资源少的短板始终是它的心病,在军国主义的煽动下,“侵略扩张”成了他们眼中的出路,而地大物博、距离又近的中国,自然成了最肥的目标。 为了这个目标,日本做足了准备,不仅军队里推行武士道精神,把战死沙场当荣耀,还专门派了大量间谍潜入中国,把咱们的山川地形、兵力部署摸得一清二楚,甚至连乡村的小路都标在了地图上。这种处心积虑的准备,让他们觉得侵略中国是“十拿九稳”的事。 更关键的是,当时的中国,确实给了他们可乘之机。那时候的清朝政府腐败到了根上,当官的只想着捞钱,根本不管国家死活。 就像甲午战争的时候,日本全国上下节衣缩食支持海军,连天皇都捐出了自己的私房钱,而咱们的慈禧太后却挪用海军经费去修颐和园,给她自己过六十大寿。结果北洋水师的军舰有的炮弹里装的不是火药,竟是沙子,打出去根本没杀伤力,最终全军覆没。 清朝战败后签的《马关条约》,一下子就赔给日本两亿白银的巨额钱财,相当于日本当时好几年的国民收入。这笔钱又被日本拿去发展军事,反过来更增强了它侵略中国的底气。 除了政府腐败,当时国人的麻木更让人痛心。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但国家并没有就此稳定,各地军阀你打我抢,根本不管老百姓的死活,也没人真正想着团结起来搞建设。 直到九一八事变爆发,日军只用了一万多人,就轻松占领了东北三省,而当时东北军有二十多万人,却接到了不抵抗的命令,眼看着家乡被占。 那时候很多人还沉浸在自己的小日子里,有人觉得“打仗是军队的事,和我没关系”,有人甚至为了点小利益给日军当汉奸。 上海租界里,一边是日军的铁蹄在践踏国土,一边是有钱人在舞厅里寻欢作乐,这种麻木不仁,让日军更加肆无忌惮,觉得中国根本就不会反抗,就会任他们宰割。 但日本人没算到,中国人的精神脊梁,是打不垮的。随着日军侵略的深入,当战火烧到每个家庭门口,当同胞被肆意屠杀,沉睡的中国人终于醒了。 从杨靖宇在冰天雪地里靠吃树皮草根和日军周旋,到台儿庄战役中无数普通士兵抱着炸药包和敌人同归于尽;从后方的百姓连夜赶制军鞋、运送粮食,到海外华侨捐钱捐物支援祖国,全中国人民拧成了一股绳。 这种全民皆兵的反抗,彻底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也让他们明白,精神觉醒的中国人,是永远打不败的。 今天的中国,早就不是当年那个积弱麻木的国家了。咱们的高铁穿梭在大江南北,半天就能从北到南;咱们的航母编队游弋在大洋之上,守护着国家的海疆;咱们的空间站在太空稳定运行,科技实力让世界瞩目。 但比这些更宝贵的,是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变了。疫情来袭时,医护人员逆行出征,普通百姓自觉居家,全国上下一条心抗击疫情;河南暴雨时,陌生人之间互相搀扶,救援队从四面八方赶来,这些都不是靠命令,而是发自内心的团结和担当。 现在出国的中国人,身后有强大的祖国撑腰,遇到困难一个电话,大使馆就能赶来帮忙;在国外的赛场上,当国歌响起,无论老少都会自觉起立,眼神里满是自豪。 铭记日本当年的野心,不是为了记恨,而是为了记住“精神立则国立”的道理。当年的中国,地盘再大,没有精神支撑,也会被小国欺凌;今天的中国,不仅有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做后盾,更有全体中国人的精神凝聚,这才是最坚实的力量。 现在再也没有人敢轻视中国,再也没有国家敢随意挑衅,因为他们知道,这个拥有强大精神力量的民族,永远不会再倒下。 对于此事,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風泠_lin
中国自己不乱,日本只有跪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