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初心已变,说白了,起初俄罗斯要打乌克兰的原因是,乌克兰想加入北约,威胁到俄罗斯安全,所以必须打,可打着打着,事情就变味了,俄罗斯不光占了乌东四个州,现在还继续往前推,甚至国内有人开始嚷嚷要重建“大俄罗斯“,这场仗,早就不是当初说的“自卫“那么简单了。 最初让俄罗斯坐不住的,是北约那步步紧逼的东扩脚步。冷战结束后,北约没守住不东扩的口头承诺,先后五次扩张把成员国从 16 个扩到 30 多个,东部边界一路向俄罗斯推进,离莫斯科的直线距离越来越近。 对俄罗斯来说,乌克兰可不是普通邻国,两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渊源,还有着漫长的边境线,一旦乌克兰加入北约,就意味着西方的导弹和军事基地能直接建在自家门口,战略缓冲空间被彻底挤没,这种安全威胁几乎是致命的。 这也是 “特别军事行动” 最初能在俄罗斯国内获得不少支持的原因,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为了守护国家的生存底线。 但战场的走向很快偏离了最初的轨道。2022 年 9 月,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赫尔松四个州在俄军控制下举行了 “入俄公投”,尽管联合国大会高票通过决议斥责其非法,克里姆林宫还是迅速宣布接纳四州加入联邦。 这四个州占乌克兰国土面积的 15%,顿巴斯的煤矿、扎波罗热的核电站都是关键战略资源,把这样大片领土收入囊中,显然已经超出了单纯 “反东扩” 的范畴。 到 2025 年,俄军又完全控制了卢甘斯克州,还在顿涅茨克持续推进,战线不断向西延伸,BBC 更新的战场地图上,俄控区域的色块一直在扩大。 更值得留意的是俄罗斯在控制区的动作,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军事占领了。2025 年 3 月,普京签署新法令,要求乌东俄控区 “没有合法依据” 的乌克兰公民要么在当年 9 月前离境,要么改成俄罗斯国籍拿俄护照。 要知道乌东四州总人口超千万,即便算上战争流失的人口,到 2024 年也只有 320 万人换了俄护照,推进国籍更换的难度可想而知。 但俄罗斯还是硬推这项政策,一边让当地学校改用俄语教材、接轨俄罗斯高考,一边按俄本土标准发放养老金,显然是想从法理和民心层面彻底把这些区域 “消化” 掉。 国内的舆论风向也在变。2025 年 7 月的 “未来俄罗斯” 论坛上,资深议员叶夫根尼・费多罗夫公然宣称,军事行动的目标是恢复历史领土完整,台下掌声雷动。 极端民族主义者亚历山大・杜金构想的 “新俄罗斯” 版图,在部分群体中开始从幻想变成讨论话题。这种声音虽然不是主流,却清晰暴露了战争目标的转变 —— 从安全防御转向了领土扩张和历史影响力的恢复。 这种转变背后藏着多重现实考量。持续的战事让俄罗斯损耗巨大,到 2025 年坦克损失超 1 万辆,伤亡近百万,推进速度曾慢到每天 50 米. 想快速实现阻止北约东扩的最初目标已不现实,巩固既得领土成了更实际的选择,同时,“保护同胞”“恢复历史版图” 的口号比单纯的安全叙事更能凝聚国内共识,为长期战事提供支撑。 中国的立场始终很明确,坚持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既理解俄罗斯的安全关切,也反对违反国际法的领土变更,一直积极推动劝和促谈。 如今美俄虽有谈判动向,但北约东扩的隐患没根除,乌东四州的归属更是死结,再加上俄罗斯国内那些 “大俄罗斯” 的声音,这场冲突的走向只会越来越复杂。 俄乌前线每天消耗的不只是弹药与生命,更是大国博弈中稍纵即逝的良知。 而普京的“让步”与导弹齐飞、特朗普的“调停”与领土交易并行——所谓和平进程,不过是新形态战争的灰色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