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驻马店的刘女士3年前开车不小心蹭到路人,送医检查显示只是轻微软组织挫伤,她当

笔尖下说法 2025-11-20 07:37:21

河南驻马店的刘女士3年前开车不小心蹭到路人,送医检查显示只是轻微软组织挫伤,她当场支付几百元误工费私了,本以为事情就此了结。没想到3年后,她的微信突然被法院冻结,才得知当年被撞的人把她告了,还拿出了长达119天的住院记录和一堆康复治疗单据。更让刘女士憋屈的是,对方3年间从未联系过她,如今却拒不配合第三方伤情鉴定,疑似“碰瓷讹钱”。 一、3年前小剐蹭私了,3年后突遭起诉微信被冻 2022年11月的一个清晨,刘女士开车上班途中,不小心蹭到了一位路人。当时她心里咯噔一下,赶紧停车查看,好在对方看着没啥大碍,还能正常站立行走。刘女士暗自庆幸“幸好撞得不重”,主动提出带对方去医院做全面检查。 拍片子、做CT一套流程下来,医生明确说只是轻微软组织挫伤,连药都不用开,注意休息就行。刘女士彻底松了口气,当场掏出几百块钱给对方当误工费,对方爽快收下后,揉着腿慢慢离开了。刘女士没多想,觉得这事已经圆满解决。 时间一晃到了2025年4月,刘女士正在刷手机时,突然收到微信账户被冻结的提示。她一头雾水,查了半天才知道,自己竟然被人告上了法庭,原告正是3年前被她蹭到的那位路人! 这个消息让刘女士彻底懵了:当年医生明明说没事,怎么3年后突然冒出官司?更让她震惊的是,对方提交给法院的材料里,竟然有从2022年事故当天到2025年初的治疗记录,光住院就住了119天,还有一堆腰椎康复、理疗的单据。 “3年里他一次都没联系过我,要是真伤得这么重,当时怎么不说?现在突然拿这么多治疗单出来,不是讹人是什么?”刘女士又气又委屈。更让她窝火的是,法院建议双方做第三方伤情鉴定,验证治疗与车祸的关系,她积极配合,可对方要么说“回老家了”,要么干脆玩消失,最后鉴定机构直接退回了申请,说没法开展鉴定工作。 刘女士仔细翻看对方的治疗单据,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有张腰椎康复的账单是事故发生一年多后开的,还有个康复理疗项目连续做了大半年。“当年医生说连药都不用吃,怎么会需要这么久的治疗?” 如今,刘女士的微信支付功能还被冻结着,官司没判下来,她三天两头跑法院,原本平静的生活被彻底打乱。 二、法律拆解:3年起诉没超时效?私了没协议算白给? 这起案件的核心争议点很明确:3年后起诉是否合法?没书面协议的私了有效吗?对方拒不配合鉴定该怎么算? 1. 3年后起诉,超过诉讼时效了吗? 正常情况下,事故发生后对方知道自己受伤、也知道是谁撞的,诉讼时效就开始算了,3年内没起诉,再告就可能被法院驳回。但本案有个特殊点:对方提交了持续到2025年初的治疗记录。 如果这些治疗真的和当年的车祸有因果关系(比如车祸导致的损伤后续加重,需要持续治疗),那么诉讼时效可能会“重新起算”,从最后一次治疗结束或者明确后续损害时开始算,这样一来3年后起诉就没超时效。 2. 没签书面协议,私了算数吗? 刘女士最后悔的就是没签书面和解协议,只给了钱没留凭证。根据《民法典》第502条,依法成立的合同受法律保护,私了本质上就是双方达成的赔偿协议,不管是口头还是书面,只要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原则上都有效。 但问题出在“没有书面证据”上:如果是书面协议,上面可以写清楚“一次性赔偿多少钱,此事了结,后续不再追究”,这样对方就没法再起诉;但口头协议很难举证,法院没法确定当时双方是不是约定了“终局性解决”。 所以本案中,对方可能会说“当年给的只是误工费,医药费没算”,而刘女士说“当时说好一次性了结”,却拿不出证据。这种情况下,法院很难直接认定私了是“一次性了结”,对方就有可能以“后续出现新的损害”为由起诉。 3. 对方拒不配合鉴定,法院会怎么判? 刘女士质疑对方的治疗单据是“假的”“和车祸无关”,而验证这一点最关键的就是第三方伤情鉴定。但对方无正当理由拒不配合,这时候《民事诉讼法》第79条就起作用了:如果一方拒不配合鉴定,导致无法查明案件事实,法院可以推定其主张缺乏事实依据,或者直接采信另一方的证据。 简单说,对方拿着一堆治疗单据索赔,却不敢去做鉴定,说明他心里可能有鬼,法院大概率会认为他的证据有问题,不予采信。 4. 微信被冻结,能申请解除吗? 对方申请冻结刘女士的微信账户,依据的是《民事诉讼法》第103条的“财产保全”规定,目的是防止刘女士转移财产,导致后续判决没法执行。 如果刘女士能证明自己没有转移财产的打算,或者对方的保全请求和实际损失明显不符(比如对方索赔10万,却冻结了刘女士50万的账户),可以向法院申请解除冻结,甚至可以要求对方赔偿账户被冻结期间的损失。 你觉得本案中对方是合理索赔还是恶意讹人?如果是你遇到这种情况,会选择私了还是报警走正规流程?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0 阅读:57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