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有分析认为,中国通过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

波览历史 2025-11-20 13:13:24

果不其然。 有分析认为,中国通过新闻联播开场,等同于突然宣布了一个鲜明态度:认清形势   节目一开始就把先辈牺牲、外部风险摆在台前,意思很直接:和平和发展要靠持续投入与清醒判断。   尤其是面对日本近期一连串突破底线的操作,这份表态更像是对地区乱局的精准回应,当下的亚太早已不是风平浪静的港湾,日本“存亡危机”的危险言论刚一出炉随间引起舆论爆炸。   关键是,嘴上的挑衅背后,是实打实的军事布局,今年3月,日本防卫省正式设立“统合作战司令部”。   由航空自卫队将领南云宪一郎出任首任司令官,直接对首相负责,整合了陆海空自卫队及太空、网络、电子战等新型作战力量。   这绝不是简单的指挥体制调整,而是为了强化攻击作战能力,可依据主观判断对敌方目标实施先制打击,彻底模糊了“反击”与“进攻”的界限,实质突破了和平宪法的根本原则。   值得警惕的是,这个司令部还将接入美军“联合全域指挥控制”框架,实现战时数据实时互通,日美军事一体化正加速走向深度绑定。   日本2025财年防卫预算达到8.7万亿日元,较上年增长9.4%,连续三年大幅突破新高。   这笔预算中,近3000亿日元用于研发高超声速导弹,2052亿日元用来从美国采购F-35战斗机。   还专门拿出1238亿日元研发军用通信卫星,太空和网络作战领域的预算更是分别暴涨115%和29%。   与此同时,日本还迈出了更危险的一步,今年9月启动“大西洋鹰”行动,首次向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北约基地部署8架军机。   包括4架F-15战斗机,彻底打破了战后“本土防卫”的地理限制,沦为北约在亚太地区的“关键价值伙伴”。   日本的冒险不是孤立的,背后还有盟友的协同动作,今年9月,日本防卫省机密文件曝光,计划将台海、东海、南海整合为“单一战区”,与美、菲等国建立联合指挥机制。   随后美国导弹驱逐舰强闯黄岩岛领海,日本“出云”号护卫舰现身东海油气田附近,菲律宾同步启动南海填岛工程,三海联动的挑衅首次呈现出协同性态势。   这种阵营对抗的玩法,早已被地区国家看穿,印尼、马来西亚等国不仅拒绝选边站队,反而加快与中国的海上能源共同开发,用合作共赢破解阵营对立的陷阱。   对比这些咄咄逼人的动作,中国的“认清形势”更显战略清醒。   解放军没有惯着这种挑衅,在黄海连续组织实弹射击演习,南海深处轰炸机群挂载实弹巡航,东部战区同步开展跨海峡夺岛演练,用实打实的军事行动亮明底线。   但这绝非寻求对抗,2024年中国国防预算占GDP比重仅1.32%,远低于日本追求的2%目标,更低于美国的3.24%和俄罗斯的4.4%。   我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2025年上半年研发经费增长8.2%,华为在芯片领域实现突破,这些努力都是为了守住核心利益,而非主动发起竞争。   认清形势,也意味着不被冲突裹挟,始终坚守开放合作的底色。   就在日本忙着构建军事小圈子时,2025年11月的第八届进博会意向成交额达到834.9亿美元,138个国家和地区的4108家企业踊跃参展,创下历史新高。   中国-东盟峰会同期通过《南海意外相遇规则2.0》,用具体规则降低冲突风险,而日本推动的“单一战区”阴谋,在这种合作共赢的大势面前,显得格外不合时宜。   美国盖洛普2025年10月的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国家之一,这种安全感正是来自于“不惹事、不怕事”的清醒定位。   其实这些国际博弈离普通人的生活并不远,日本修订《出口管制条例》,将海事监控设备列入对华禁运清单,试图配合美国构筑“能源封锁链”,最终可能导致相关产业成本上升,影响消费者的选择。   而AI驱动的网络诈骗案2025年同比增长27%,背后也有部分国家在网络空间军事化的推波助澜。   《新闻联播》的提醒,就是要让大家明白,今天的风险早已渗透到经济、科技、网络等各个领域,国家保持清醒,咱们的安稳日子才能有保障。   日本国内其实也不乏理性声音,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批评高市的言论将中日关系推向严峻境地,前首相鸠山由纪夫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日本无权插手。   《朝日新闻》民调显示,58%的日本受访者反对向海外部署战斗机,担心卷入不必要的冲突。   历史早已证明,军事扩张从来不是出路,当年日本军国主义以“存亡危机”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给亚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如今重蹈覆辙的企图,必然遭到全体爱好和平人士的反对。   中国的“认清形势”,是看清了和平发展的大势,也看清了军事冒险的死路。   我们铭记先辈牺牲,是为了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我们警惕外部风险,是为了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坚持开放合作,是为了走出一条共赢之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0 阅读:14
波览历史

波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