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当天,荷兰经济事

云景史实记 2025-11-20 15:08:03

11月19日,荷兰公开对中方服软,声明中有一句话特别有意思! 当天,荷兰经济事务与气候政策大臣米歇尔·卡雷曼斯发布了一则简短但意味深长的声明:荷兰政府决定“暂停对安世半导体的干预”。这句话看似平淡,但紧随其后的一句解释却耐人寻味——“鉴于近期的事态发展,我认为现在是采取建设性步骤的正确时机。” 9 月底美国刚出台个 “连坐制裁” 的规矩,说被列入实体清单的企业,控股超过 50% 的子公司也得受罚。第二天荷兰就跟着跳出来,用个 1952 年冷战时期的老法律,还是从没真正用过的那种。 以 “国家安全” 为由冻结了安世半导体全球 30 家公司的资产,还把中国籍 CEO 给撤了,简直是明火执仗地抢控制权。 要知道安世是中国闻泰科技 2019 年合法收购的,这几年中资投了大价钱,不仅帮它还完了债,还让它成了全球最大的基础芯片制造商之一,光给荷兰就缴了 1.3 亿欧元的税,创造了几千个工作岗位,这哪是威胁安全,分明是荷兰跟着美国瞎起哄。 可荷兰千算万算,没算到自己捅了马蜂窝,所谓的 “近期事态发展”,首先就是中方实打实的反制让它疼到了骨子里。 安世这公司看着总部在荷兰,其实 70% 的芯片最后加工环节都在中国东莞,欧洲汽车用的芯片 40% 都靠它供应,每辆汽车里差不多有 200 个安世的零件。 中方直接出台出口管制,暂停安世中国工厂对欧洲的供货,这一下就打在了欧洲的七寸上。 德国大众第一个扛不住,生产线直接调整排期,宝马慕尼黑工厂从三班倒改成两班,奔驰 S 级轿车减产 30%,欧洲汽车工业协会急得跳脚,说库存顶多撑两三周。 这些车企可不是小作坊,大众每月损失就超 5 亿欧元,博世、采埃孚这些巨头直接绕开荷兰政府,跑到中国来申请供货豁免。 欧洲汽车产业占了欧盟 7% 的 GDP,养活 1300 万人,荷兰这一闹等于砸了自家盟友的饭碗,德国经济部长都赶紧跑来跟中国视频会谈,欧盟贸易专员也忙着从中协调,荷兰在欧洲彻底成了孤家寡人。 更要命的是,中方还掐住了荷兰的 “命门”—— 稀土。荷兰的 ASML 是全球光刻机巨头,可它的核心部件离不开中国稀土。 中方升级稀土出口管理后,ASML 股价单周就跌了 12%,内部文件都承认光刻机出货要延误好几周。 ASMLCEO 嘴上说短期没影响,可心里比谁都清楚,真要是断了稀土供应,他们的生产线就得停摆。 这还不算,安世中国工厂干脆转向国内市场,产能利用率保持在 85% 以上,比亚迪半导体、中芯国际的订单直接暴增 30%,有些客户宁愿多花 20% 的钱也要拿货,荷兰才发现,他们卡不住中国,反倒把自己的市场给丢了。 荷兰自己的日子更不好过,卡雷曼斯本来就是看守政府的临时大臣,没多少实权,却干了件捅娄子的事。 荷兰议会骂他 “为了向中国秀肌肉,既没欧盟支持,又没准备好承担后果”,乌得勒支大学的教授都批评法院裁决 “不合常理”,没听中方辩解就仓促下结论,完全背离了司法独立的规矩。 安世被冻结后,荷兰的投资评级从 AA 降到了 A+,飞利浦、恩智浦这些本土大企业联名写信逼政府解除限制。 谁都不傻,今天能抢中资的企业,明天说不定就轮到自己了,这种 “明抢” 的名声传出去,以后谁还敢来荷兰投资?。 更让荷兰没底气的是,美国那边居然先松口了。本来荷兰跳得这么欢,就是想给美国递投名状,可 10 月底美国突然宣布暂停那个 “连坐制裁” 一年。 这一下荷兰彻底傻眼了,等于被盟友卖了个干净。没了美国的撑腰,再扛着只会继续吃亏,毕竟荷兰一年从中国赚不少钱,真把关系搞僵了,损失的可不是一家安世半导体那么简单。 安世自己的表现也打了荷兰的脸,被干预前刚创下单季营收 43 亿元的新高,净利润 7.24 亿元,毛利率超过 34%。 就算被荷兰冻结了股权,安世中国照样能足额发工资,还改成了人民币结算,绕开了西方的金融限制,活得好好的。 荷兰接管的不过是个空架子,真正的产能和市场都在中国手里,这种情况下还硬撑,除了丢人现眼没别的用。 所以说卡雷曼斯嘴里的 “近期事态发展”,根本就是荷兰撑不下去的体面说法:中方反制让欧洲车企怨声载道,自家经济和企业压力山大,美国盟友临阵退缩,中国半导体又越做越强。这些事堆在一起,荷兰再不收手,损失就得无法挽回了。 当然了,咱们也得看清,荷兰只是 “暂停” 干预,法院的错误裁决还没撤销,对安世的控制权限制也没解除,这只是他们服软的第一步。 但不管怎么说,这事已经明明白白告诉世界:想拿中国企业开刀、搞技术封锁,根本行不通。 中国有足够的底气和手段维护自己的利益,谁要是非要逆势而为,最后只能是自食其果。荷兰这次的转弯,就是最好的证明。

0 阅读:70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