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朝三打一,对日本发出警告!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正式发出警告,如果日本继续发展中程导弹,或者允许美国部署核武器,威胁到北京、平壤和俄罗斯远东地区安全。那么,俄罗斯将重新审视核打击战略! 2022年,日本通过新版国家安全保障战略,将防卫支出目标锁定在GDP的2%,这意味着从2023财年起,预算将以每年约1万亿日元的速度攀升,到2027年总规模达43万亿日元。这样的跃升不是简单增兵,而是直接采购射程超过1000公里的远程巡航导弹,包括数百枚“战斧”型系统。这些导弹从九州或北海道发射,就能覆盖中国东部沿海和朝鲜半岛北部,彻底打破“专守防卫”的旧框架。东京辩称这是应对“周边威胁”,但明眼人看出,这是从被动防御向主动反击的倾斜,预算中网络战和太空领域的投资也随之暴增13%,显示出多域作战的野心。 高市早苗在国会多次强调“存亡危机事态”概念,将台海局势与日本安全捆绑,暗示自卫队可介入外部冲突。这不是空谈,2025年日本防卫省智库发布的《中国安全战略报告2026》直指中俄朝合作加剧阵营对立,借此为军费扩张找借口。报告中提到,中俄联合军演和朝俄走近,可能导致东北亚日美韩对中俄朝的对抗升级。高市早苗的鹰派立场源于自民党内安倍路线的延续,她频频回避对“无核三原则”的明确承诺。在11月的预算委员会会议上,当被问及修订安保文件时是否坚持“三不核”时,她只说“现在不是深入讨论的时候”。这等于在原则上开了口子,日本作为唯一遭受原子弹的国家,却在广岛长崎爆炸80周年之际,讨论放弃“不运进”核武器,实为美军核共享铺路。 “无核三原则”本是日本战后和平的基石,1967年佐藤荣作提出“不拥有、不制造、不运进”,1971年国会通过,成为国家基本政策。2022年的安保战略还明确写明“今后也不会改变”。但如今,高市早苗有意保留前两项,却质疑第三项会限制美军载核舰艇停靠,削弱核威慑力。共同社报道,多名政府消息人士透露,她计划在明年年底修订安保三文件时,重新审视这一原则。这不是技术调整,而是战略转向:允许F-35A战机兼容战术核弹,甚至考虑引进核动力潜艇。防卫大臣小泉进次郎公开表示“不排除任何选项”,官房长官木原稔也暧昧回应“会考虑具体细节”。这样的松动,直接挑战日本国民对和平的共识,也让周边国家警铃大作。日本媒体如NHK警告,这将引发国内外反弹,立宪民主党党首野田佳彦直言“突兀且不合适”,要求国会质询。 日本的导弹采购清单进一步暴露意图。2025财年预算请求达8.73万亿日元,重点包括远程攻击武器和无人机,从美国购入的“标准-6”导弹可对地攻击,射程超1600公里。堤丰中程导弹系统于9月借“坚毅之龙”演习首次部署岩国基地,本是临时,却滞留两个月,引发当地市民团体抗议。他们提交申请书,要求防卫省催促撤离,担心常态化部署将日本变成靶子。这套系统基于海军MK-41垂直发射单元,能兼容战斧巡航导弹,覆盖中国华东和朝鲜半岛,对俄远东也构成威胁。日本视之为“太平洋威慑倡议”的尖牙,但忽略了它在现代战争中易成活靶的事实。俄罗斯科学院专家瓦列里·基斯塔诺夫指出,日本讨论放弃无核原则是史无前例,反映军国主义路线复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则批评,日本打着防御旗号发展外空武器,威胁太空稳定。 周边国家的反应形成合力,中俄朝的联合警告如同一记重锤。俄罗斯卫星通讯社11月14日发布声明:若日本允许美国部署核武器或推进中程导弹,威胁北京、平壤及俄远东安全,莫斯科将重新评估核打击选项。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此前接受采访时,直言日本言论自相矛盾,暗示核门槛将降低。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强调,保留回击手段,包括军事层面。俄罗斯已在千岛群岛增派锆石高超音速导弹和舞会反舰系统,覆盖日本全境的亚尔斯洲际导弹库存充足。 中国方面的反制更显精准有力。11月16日,解放军报头版评论警告,若日本以“存亡危机事态”为借口介入台海,其全境将成战场,任何基地、港口、机场均在打击范围内。这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首次明确将冲突范围扩展到日本列岛。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要求日方收回错误言论,给中国人民交代。中国驻日大使馆在X平台声明,高市早苗涉台言论构成侵略,中方必迎头痛击。火箭军东风-17高超音速导弹和东风-26B的演习模拟,覆盖日本西南中导阵地,仅需10分钟抵达腹地。海军编队穿越大隅海峡,构建打击网。中国视日本动作为破坏中日四点原则共识,强调捍卫主权不容挑衅。 日本的豪赌风险显而易见。东北亚安全天平已破,中俄朝划出红线:任何越界将遭联合反击。日本若执意前行,将把国运押上核边缘,赌注是七十年和平。历史教训清晰,广岛长崎的阴影犹在,东京需三思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