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冬,北京寒风刺骨,李又兰揣着一颗焦灼的心,敲开了粟裕的家门。 丈夫张爱萍刚复任国防科委主任8个月,就因整顿国防工业触动既得利益,再次陷入困境,连正常工作都难以开展。 作为相伴多年的妻子,她走投无路,只能求助丈夫的老战友粟裕,盼着他能出面说句公道话。 可面对泣不成声的李又兰,粟裕却缓缓摆了摆手,语气虚弱:“我这身体实在撑不住,你去找‘宋老鬼’试试,他能帮上忙。” 这话让李又兰又困惑又意外,粟裕与张爱萍情谊深厚,怎么会拒绝?而这个“宋老鬼”又是何方神圣? 其实粟裕并非不愿帮,彼时他虽担任军事科学院政委,却长期受病痛折磨,且政治环境复杂,不便直接出面。 他推荐的“宋老鬼”,正是时任军事科学院院长的宋时轮上将。这绰号源于他性格耿直、嫉恶如仇,说话办事不绕弯子,向来不畏权势。 更关键的是,宋时轮与张爱萍志同道合,两人都是敢说真话的硬骨头。 当时宋时轮深得叶剑英元帅信任,在军内威望极高,且他自身经历过迫害,更能理解张爱萍的处境。 李又兰找到宋时轮后,他果然二话不说,顶着压力向军委反映实情,为张爱萍仗义执言。 正是这份雪中送炭的支持,让张爱萍挺过了那段艰难岁月。后来他重返岗位,主持“两弹一星”等重大项目,成为共和国的“神剑之父”。 而粟裕的“拒绝”,实则是深思熟虑后的精准托付,既顾全了现实,又保住了战友的希望。 老一辈革命家的情谊,从不是表面的客套,而是危难时的精准相助、绝境中的彼此托底! 参考文献: 《张爱萍传》人民出版社2000版 《从战争中走来——两代军人的对话》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版 《宋时轮(军事科学院原院长)》抖音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