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日本方面宣布了! 在华日本人最新统计,最新数据曝光:日本外务省统计2024年在华日侨登记人数达9.75万人,较2012年15.03万的峰值直接锐减35%! 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城市里日侨群体的悄然收缩。曾经上海、苏州这样的日企聚集地,一度承载着数万日本人的工作生活,如今北京的在华日本人减少6成,大连直接减半,曾经热闹的日式街区也少了几分往日气息。 这绝非偶然的数字波动,而是十多年来市场格局与发展趋势的必然结果。中国劳动力成本早已不是当年的水平,广州日资工厂工人月薪从2005年的100美元,涨到2023年的721美元,远超东南亚的泰国、越南,劳动密集型日企自然会寻求成本洼地。 日企在华布局的调整更直观反映了这一变化。过去两年,山东日企减少229家,上海减少164家,日企对华投资规模从2018年的1.9万亿日元,暴跌至2023年的6千亿日元,撤退规模却逐年扩大,2023年已达7725 亿日元。 中国市场的竞争早已今非昔比。本土企业从技术到服务全面崛起,不再需要依赖外资品牌,日企想要站稳脚跟,必须拿出真本事。制造业投资大幅收缩,从2020年7905亿日元降至2023年2005亿日元,就是最真实的写照。 一些不和谐因素也加剧了这种变化。近年来曝光的日本间谍事件,从制药公司高管到普通从业者,十几个违法者的行为,让中国民众对部分日本人的信任度大打折扣,也让合法生活的日侨面临尴尬舆论环境。 当然,这不是中国市场的封闭,而是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筛选。2024年上半年仍有328家新日企进军中国,集中在零售、餐饮、新能源等领域,说明真正有竞争力、尊重市场规则的企业,依然愿意扎根中国。 中日贸易的基本面并未改变,2024年双边贸易额仍达3083 亿美元,中国仍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日本在中国进出口中的份额,已从1996年的20%以上降至如今的4%左右,部分份额被更具活力的经济体取代。 这种变化背后,是中国综合实力的全面提升。我们有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消费市场、不断创新的本土企业,不再需要用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而是用实力赢得尊重与合作,这正是大国崛起的底气所在。 日侨数量的减少,不是中日关系的倒退,而是市场选择与价值回归的结果。它告诉我们,只有平等相待、尊重彼此核心利益,才能让合作走得更远更稳,任何投机取巧、心存侥幸的行为,终将被时代淘汰。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