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华出口暴涨!ASML正式宣布,外媒:终究挡不住了 一张极具冲击力的贸易数据图摆在眼前,直接点燃了半导体圈子的气氛。根据权威报道,2023年底,荷兰对中国出口的光刻机金额同比出现大幅增长。 要知道,ASML在全球光刻机领域的地位相当于“独苗”,荷兰政府一边不断收紧出口管制,另一边中国市场的需求像火山一样喷涌而出。 看上去,挡是挡不住了,但这背后到底发生了啥?这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产业链里的一场硬仗刚刚开打? 仔细扒拉这组数据,背后其实是一场“中国速度”的抢购大戏。2023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中国半导体厂商上演了“末日狂奔”,疯狂下单ASML的光刻机。 其实原因很简单,荷兰政府早就放风说2024年1月开始要更严,窗口期马上关上,大家都懂“先下手为强”的道理。于是中国客户拼了命地抢,能买多少买多少,生怕晚一步就彻底买不到了。 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ASML在中国市场的销售占比一路狂飙,全年占比达29%,第三季度一下子飙到46%,第四季度即使部分许可被卡住,依然稳在39%。 中国海关的数据也能佐证,11月和12月进口金额直接起飞。对中国晶圆厂老板来说,这波操作和囤粮过冬没啥区别,大家都怕将来卡脖子,所以趁现在能买的都买全了,为后面好几年成熟制程扩产提前把粮草备得妥妥当当。 但事情远不止于此,ASML自己也不容易。作为全球唯一能量产高端光刻机的企业,ASML一直被夹在商业利益和地缘政治之间。 公司高管在公开场合说得很明白,这一波高销量一部分原因是清理了前期的积压订单,再加上其他地区客户订单推迟生产,于是产能优先给中国客户。 归根结底,ASML是生意人,规则允许的范围内,谁能给钱谁先拿货,这是商业规律。2024年1月新规生效前,ASML加班加点赶货,既是在履行合同,也是在给自己业绩兜底。 其实ASML的务实风格由来已久,老总温宁克临退休前,就十分重视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荷兰媒体也评价,这种平衡各方的做法其实挺聪明,左右都不得罪,生意还做得红火。 进入2024年,风向真的变了。荷兰政府的新规落地后,ASML最先进的EUV光刻机和NXT:1980Di以上等部分高端DUV机型已经基本没法对中国出口了,老款DUV机型仍可正常出口。 ASML后续财报显示,2024年中国市场份额并未如前期预警般跌到20%,反而达到36%,主要得益于许可范围内老款设备的持续交付。 新形势下,中国半导体企业靠之前抢到手的设备,拼命扩大成熟制程产能,比如28纳米以上的芯片,国产替代的步伐也明显加快了。 相关报道显示,中国本土光刻机企业如上海微电子等在成熟制程光刻系统研发上取得进展,业界都知道“时间换空间”是最靠谱的策略。 很多外媒也承认,出口管制也许能拖慢中国芯片技术升级的速度,但想完全卡死中国,根本不现实。越卡越有动力,越卡越有干劲,谁也挡不住中国人搞自主创新的决心。 回头来看,2023年底的出口激增不是巧合,更不是昙花一现,而是全球供应链韧性和市场规律碰撞下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芯片需求,摆在那儿,谁都迈不过去。 ASML未来虽预计对华销售占比会逐步下降,2025年预计降至20-25%,但中国本地的晶圆厂正在抓紧用手里的设备开足马力。 产业博弈的焦点也从“买不买得到”变成了“自己能不能造”。限制措施看上去风风火火,其实很可能成了中国半导体产业自我突破的最佳催化剂。 挡不住的,不是机器,不是公司,更不是政策,而是产业升级的潮流和中国市场巨大的内生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