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发出警告:战争爆发中国将被围攻,不过对中国最危险的不止战争。大家最近可能刷到俄媒的警告,说要是真打起来,中国可能被美西方联盟全方位围攻,但其实比炮火更要命的,是这事给中国发展埋下的连环坑。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一篇文章里直言不讳,如果中国卷入台海冲突,美国带头拉帮结派,从军事到经济全方位施压。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的分析直指要害,在台海问题上,美国主导的西方阵营正酝酿全面施压策略。这种围堵不限于军事层面,更渗透经济、金融等领域,旨在通过多管齐下削弱中国发展势头。早在2023年,该社就刊文警告,若中国维护主权行动引发冲突,美西方将迅速结盟,从海军封锁到资产冻结,一系列措施将接踵而至。2025年,这种担忧愈发现实,随着中美摩擦升级,全球供应链重塑加速,中国作为核心节点面临更大考验。俄媒强调,金融制裁的破坏力往往超过战场对抗,将中国排除在SWIFT系统之外,可能导致跨境支付瘫痪,影响数万亿美元贸易结算。 回顾历史,美国对台海的干预从未间断。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第七舰队紧急驰援台湾海峡,切断两岸通道,延续至今的干涉格局就此成型。1954年,美台签署共同防御条约,承诺军援换取战略支点,此后武器输送源源不断。进入21世纪,美国国会通过多项法案,扭曲联合国2758号决议,推行所谓台湾地位未定论,公然挑战国际法。2024年,美国批准多项对台军售,总额超过198亿美元,包括F-16战机备件、导弹系统和雷达设备。2025年上半年,又有价值3.3亿美元的军售案获批,涵盖防空导弹和战术数据链升级。这些行动表面维护航行自由,实则制造紧张,旨在将台湾打造成针对大陆的桥头堡。美方顾问团进驻台湾,指导装备组装,岛内仓库堆满美式弹药,防务预算飙升至6470亿新台币,占GDP比重达2.5%。 欧洲国家虽非主导,却积极附和,形成从陆到海的联动效应。2024年9月,德国巴登符腾堡号护卫舰和法兰克福号补给舰穿越台湾海峡,这是德军舰睽违22年的首次行动,总理朔尔茨和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公开辩护,称其符合国际法。法国多代号驱逐舰紧随其后,英国威尔士亲王号航母群也加入巡弋,甲板上战机起降频繁。加拿大魁北克市号巡防舰和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号导弹驱逐舰于2025年9月联袂通过海峡,与菲律宾美军演习后直奔台湾周边。这些穿越行动频率从每月数次增至每周,雷达信号交织空域,浪花中隐现炮塔转动。欧洲议会代表团频访台北,交换文件时强调民主价值,实为向美表忠心,换取贸易让步。立陶宛2021年允许台湾设处后,对华出口锐减80%,捷克贸易额下滑15%,这些国家尝到苦果,却仍旧跟风,议会辩论中声音渐弱,选民抗议标语摇曳。 军事围堵的表象下,经济隐忧才是长效杀手。俄媒报告详述,若贸易通道被阻,中国外贸企业将首当其冲。上海港集装箱积压,起重机臂停滞,订单取消导致工厂流水线空转,工人闲坐车间。2025年中国对关键矿产如锑实施出口管制,国际价格从每吨1400美元暴涨至38000美元,涨幅超2600%,西方制造业成本激增,芯片和稀土供应中断。资产冻结波及海外分支,伦敦纽约分行屏幕锁定账户,企业现金流断裂,供应商电话无人接听。欧盟报告显示,中国对立陶宛的二次制裁已影响德国企业,供应链绕道越南,额外成本上涨15%。台湾当局签署军购合同时,预算倾斜明显,教育医疗资金缩减10%,医院走廊患者排队,学校教室课桌陈旧。民进党官员频繁与美联络,手机铃声回荡走廊,却忽略民生账单,高铁票务延迟,民众雨中排队。 这种围攻逻辑源于美国将台湾视为遏制筹码。中国社科院专家剖析,美方通过军售消耗中国战略资源,拖慢民族复兴脚步。2025年11月,美批准3.3亿美元对台军售,中国国防部回应称,以武助独只会引火烧身。欧洲跟进者如立陶宛捷克,贸易损失远超台湾援助收益,仓库货物蒙尘,卡车边境等待。全球供应链中,中国占比超30%,从电子到汽车,断链将引发连锁反应。美智库报告承认,美国军工基础衰退,大规模生产能力缺失,潜在冲突中自身风险巨大。2025年6月,美日澳联合军演同期,中俄海军演习回应,国际格局多极化趋势明显,铁板一块的反华联盟难成形。 美西方打台湾牌,自挖陷阱。2025年,日本防卫省智库报告称,中俄联合演习加剧东北亚对立,日美韩阵营压力增大。高市早苗台湾有事言论引发中方不满,黄海军演升级。台湾街头集会增多,民众质疑盟友承诺,电视辩论热烈。外部势力视台湾为棋子,一旦冲突,最先抛弃的正是这些所谓伙伴。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经济规模全球第二,靠和平环境和全民努力。台海无赢家,围攻制造麻烦,却挡不住统一进程。提前布局产业链,练就实力,中国稳接任何花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