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提议成立一个新的“美国外部税收局”,集中管理关税,并充当关税收入的保管处,

文史啊旺 2025-11-22 22:53:04

特朗普提议成立一个新的“美国外部税收局”,集中管理关税,并充当关税收入的保管处,就反映出这一点。有了这样一个机构,特朗普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各州和政治客户之间重新分配收入。 特朗普在2025年1月14日直接在Truth Social上发帖,说要搞一个叫External Revenue Service的新机构,专门收关税、关税费和其他所有来自国外的钱。他把这个局比作IRS,但IRS是收美国人税的,这个是专门对付外国的。帖子里写得清楚,1月20日就职那天就是这个局的“出生日”,意思是从那天起美国就开始让赚美国钱的外国付账了。这事一出,很多人马上就看出来了,这不光是收钱那么简单,关键是把关税征收权从现在的海关边境保护局(CBP)手里拿过来,直接放到总统能掌控的地方。 现在关税是谁收的?海关边境保护局,隶属国土安全部,干的活不光是收钱,还得查食品卫生、知识产权、强迫劳动产品啥的,挺杂的。特朗普想另起炉灶建个新局,名字叫“外部税收局”,听着就跟对外宣战似的。外媒说这其实是换个名字好听,让老百姓觉得关税是外国人掏腰包,其实经济学家早就说过,关税99%的情况都是美国进口商先垫钱,最后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Cato研究所的Scott Lincicome直接说,这名字再怎么改,也改变不了美国人买东西更贵的事实。 为什么特朗普非要搞这个局?表面上是想多收钱进国库,他老说美国被外国坑了这么多年,该轮到外国出血了。2025年就职演说里又重复一遍,说要用关税让外国富美国。但深挖下去,这局一旦成立,总统就能更灵活地玩关税了。现在CBP收的钱直接进财政部一般基金,想怎么花得国会点头。新局如果直属白宫或财政部,特朗普就能把关税收入当筹码,随便给哪个州多点钱,或者奖励听话的行业、惩罚不听话的。Tax Notes分析得明白,这相当于给总统一个私人钱包,关税高低、豁免谁全由他说了算。国会建新局得立法,共和党虽占两院多数,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很多议员担心这会让行政权膨胀太狠。 再看特朗普的关税计划,2025年一上来就猛。1月20日签备忘录,让财政、商务、国土安全部研究怎么建这个局。4月2日直接宣布贸易赤字构成国家紧急状态,搞10%普遍关税,外加对特定国家加码。中国60%,墨西哥加拿大25%起跳,理由是边境移民和毒品。欧洲、日本、韩国、印度全在名单上。欧盟车关税10%,美国车才2.5%,特朗普说这不公平,就得对等收。结果呢?超市东西贵了,汽车、电器、衣服全涨价,通胀一下子上来了。华尔街日报、彭博社报道,2025年股市因为关税恐慌崩了好几次。 格陵兰岛的事更说明问题。特朗普从竞选就惦记这个岛,一上来就给丹麦打电话,说不卖就高关税伺候。丹麦出口美国的东西不多,但有Novo Nordisk的Ozempic、乐高玩具、助听器啥的,一关税美国人买药就贵。丹麦总理Mette Frederiksen直接说岛不是商品,格陵兰人自己说了算。特朗普不死心,1月7日马阿拉歌记者会又威胁“关税丹麦到很高水平”,甚至不排除经济或军事手段。欧盟马上表态,如果真对丹麦下手,就启动反胁迫机制,全欧盟一起报复性关税。结果呢?丹麦没让步,格陵兰也没动静,关税威胁放了一堆,最后也没真把丹麦商品全加税,因为欧盟一反击,美国出口欧洲的农产品、波音飞机就遭殃。 到2025年11月20日现在,这个External Revenue Service还是没真正建起来。1月20日签了个行政命令让几个部门研究可行性,出了点报告,但国会没立法,新局就卡在那儿了。关税照样收,但还是海关收的。特朗普后来签了好几轮豁免令,农产品、部分消费品全放水,理由是减轻美国人负担。墨西哥加拿大那边谈了几个月,也给了90天暂停期。普遍10%关税4月5日上了,但额外加码的很多延期或取消。中国那边60%喊得凶,最后谈成协议,中国多买美国大豆、猪肉,美国没全加码。 说白了,这个“外部税收局”提案最露骨的地方,就是想把关税变成总统的私人杠杆,想打谁就打谁,想赏谁就赏谁。表面上喊着让外国付钱,其实钱从美国消费者兜里掏,最后再由总统决定怎么分。经济学家算过,20%普遍关税十年能收3.3万亿,但代价是物价飞涨、就业丢掉、盟友翻脸。结果呢?喊了快一年,新局没影,关税上了又下,下了又谈,国内物价涨了,通胀压不住,特朗普只好不停发豁免。 欧洲没跪,丹麦没卖岛,墨西哥加拿大边境管得严了点但也没完全堵死,中国多买了点农产品。这事到头来,就证明了特朗普想随心所欲分配关税收入的算盘,打得响但实现不了。权力再大,也得看国会、看盟友反击、看美国老百姓能不能扛住涨价。2025年这一年,关税大战打得热闹,但“外部税收局”这个机构,到现在还是个没落地的口号。

0 阅读:6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