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还是抛出了绝招: 想让日本成为第二个乌克兰。中日的历史仇怨,很容易被点燃。以日本的各方实力,对阵中国。也恰如乌克兰对阵俄罗斯。乌克兰依靠北约的输出,与俄罗斯打了三~四年的战争。日本也想依靠美国跟中国对战。 这招实在是高,也实在是狠:给日本手里塞把刀,告诉它你不是只有挨打的份,还能试着去捅别人几下。 在东京政客们的眼里,这或许是千载难逢的“国家正常化”机遇,借着美国喊那一嗓子“最大战略挑战”,赶紧把不敢干的事全干了。 看看现在的日本自卫队,哪里还有一点“专守防卫”的影子?一边跟英国、意大利凑在一起搞第六代战机,一边把雷达防空系统卖到了菲律宾,甚至连那个不准出口武器的“三原则”都成了可以随意揉捏的橡皮泥。 特别是那“12式”反舰导弹,硬生生要把射程从两百公里拉到一千五百公里,摆明了是要把以前够不着的地方全圈进瞄准镜里。 但这笔账,美国人算得比谁都精。半个世纪前那种“我这大哥负责打仗,你这小弟只管掏钱”的安保逻辑早作废了。 现在的玩法是给你刚好够惹事的家伙,却不够你独当一面,逼着你只能死死抱住大腿。 美国把在欧洲那一套“清库存、拉战线、耗对手”的剧本原封不动搬到了东亚,只不过这次,不管是比美军采购价贵出一倍、单价飙到1500万美元的“战斧”巡航导弹,还是那如果不开放市场就别想买的强硬态度,都透着一股把盟友当“耗材”的冷血味道。 更要命的是,日本似乎真觉得自己能复刻“乌克兰模式”。 在离那个敏感岛屿才一百一十公里的与那国岛,又是修深水港又是建无人机基地,恨不得把全日本的远程火力都铺在这一千多公里的南西群岛线上,搞所谓的“封锁网”。 “利剑”军演里,美日第一次把帮着守那边写进了剧本,自卫队私底下也开始搞起了情报共享的小动作。这哪里是建护栏,分明是在自家门口搭炮楼,非要往枪口上撞。 可这片海域,压根就没有乌克兰那样的地理容错率。 东欧大平原能让装甲车跑几个来回,有足够的战略纵深去跟大熊掰手腕,耗个三四年哪怕丢了五分之一国土还能接着打。日本有什么?窄长的一条海岛,工业区、人口、发电厂全挤在这一线海边。 现在的战争拼的是饱和攻击和工业底子,面对一个拥有全套工业体系、造导弹像造香肠一样的世界第一制造大国,那些花费巨资买来的隐身战机和改装航母,在开战第一波就可能连起飞的机会都没有。 一旦那种被吹上天的“持久战”还没开始,日本这条只能靠海上生命线运能源和粮食的脖子就被掐断了,别说打仗,能不能吃上饭都是问题。 美国那个“只造流血机器、不管盟友死活”的算盘,在欧洲能让盟友离不开美国的军火,在亚洲这未必行得通。 要知道,对手真要是动手,那就是奔着雷霆万钧去的,谁会按着你设想的剧本跟你玩添油战术? 有些记性或许是真的被抹掉了。 几十年前美国亲手扔下的两颗原子弹,核辐射的伤还没好透;八十年代一纸“广场协议”把日元脊梁打断、让经济躺平二十年的教训也没过多久。 以前是被动挨打,现在是主动为了别人的霸权去当“移动靶子”,还得自己承担百分之七十的驻军费。 这种被卖了还在帮人数钱的狂热,要是真等到东亚火药桶炸开的那天,不管是那点战时转产能力,还是所谓的“同盟承诺”,怕是连救命稻草都算不上。 毕竟在棋手的眼里,无论怎么用,棋子永远只有“弃子”这一种归宿。 信源:采购美国远程隐形巡航导弹,日本战斗机武器换新 2025-01-22 环球时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