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陕西一个48岁的鳏夫,为贪便宜娶了个小他10岁、不要彩礼的老婆。这老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24 10:30:16

1971年,陕西一个48岁的鳏夫,为贪便宜娶了个小他10岁、不要彩礼的老婆。这老婆入门后,不下地,也会不洗衣做饭,凡事全交由鳏夫一人承担,谁知8年后,人们才得知这个懒老婆大有来头。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1年的陕西武功县杨陵官村,发生了一件让全村人都议论纷纷的事。 48岁的农民魏振德要娶媳妇了。 这本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新娘子却是个从城里来的知识分子,而且一分钱彩礼都没要。 这个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很快传遍了整个村子。 那时的魏振德是个带着10岁儿子的鳏夫,家里穷得叮当响,住着两间破旧的土坯房。 而新娘子许燕吉虽然看起来面黄肌瘦,但言谈举止间透着文化人的气质。 村里人都在背后嚼舌根,有人说魏振德捡了个大便宜,也有人等着看笑话,觉得这桩婚事长不了。 婚后的日子果然不出所料。 许燕吉完全不会干农活,连生火做饭都搞不定。 她煮的面疙瘩硬得能砸晕狗,洗衣服能把干净衣服越洗越脏。 村里妇女们都在背后指指点点,说魏振德娶回来个"活祖宗"。 可魏振德从不抱怨,他每天天不亮就下地干活,回来还要做饭洗衣,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 其实许燕吉的来头不小。 她父亲是著名作家许地山,就是写《落花生》的那位。 她从小在香港的洋房里长大,家里有汽车有保姆。 可惜好日子在她8岁那年就到头了。 父亲突然去世,日军又占领香港,她跟着母亲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靠着刻苦努力,许燕吉考上了北京农业大学。 毕业后分配到农科所工作,还结了婚。 可好景不长,她因为一些历史问题被关押了6年。 这期间孩子没了,丈夫也跟她离了婚。 出狱后她到处打零工,最后实在活不下去,才投奔在陕西种马场工作的哥哥。 哥哥自身难保,想来想去只有让妹妹嫁人这条路。 于是经人介绍,许燕吉嫁给了魏振德。 这门亲事对她来说就是找个落脚的地方,对魏振德来说则是白捡个媳妇。 让人意外的是,这个看似不般配的婚姻居然维持了下来。 许燕吉虽然不会干农活,但她把继子魏忠科带在身边,教他读书写字。 村里别的孩子都在玩泥巴,魏忠科却在这个后妈的教导下认识了外面的世界。 魏振德的善良慢慢打动了许燕吉。 有次她生病发烧,魏振德守在她身边端水送药,用土办法给她降温。 许燕吉第一次感受到被真心照顾的温暖,从此把这个穷家当成了自己的归宿。 时间一年年过去,许燕吉一直在为平反的事奔走。 她写了一封封申诉信,魏振德虽然不识字,却总是省下钱来给她买信纸邮票。 村里人都笑他傻,说这媳妇迟早要飞走。 转机出现在1979年。 许燕吉的问题得到解决,不仅恢复了名誉,南京的农科院还发来调令,请她去当副研究员。 消息传来,整个村子都炸了锅。 更让人吃惊的是,许燕吉坚持要带着魏振德父子一起去南京。 到了南京,许燕吉全心投入科研工作。 农科院给魏振德安排了养羊的活儿,他干得特别起劲。 许燕吉下班后就教他认字,周末带他逛公园。 继子魏忠科在许燕吉的培养下考上师范,后来成了中学老师。 在南京的日子里,许燕吉不仅在工作上取得了成就,也把家庭经营得温馨和睦。 她经常带着魏振德参加农科院的文娱活动,教他跳交谊舞,认识新朋友。 魏振德也很快适应了城市生活,学会了坐公交车、去菜市场买菜,甚至还能用简单的普通话和邻居交流。 每到周末,许燕吉就会带着全家人去逛书店。 她给魏振德买来识字课本,耐心地教他认字。 魏振德虽然学得慢,但特别用功,不到一年时间,已经能看懂简单的报纸了。 许燕吉还教他写家信,让这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民,第一次能通过文字和远在陕西的亲戚保持联系。 在许燕吉的鼓励下,魏振德还报名参加了农科院为职工家属开办的夜校。 虽然他是班上年龄最大的学生,但学习特别认真。 许燕吉经常在灯下陪他做作业,就像当年教继子一样耐心。 有时遇到难认的字,她就会用许地山在《落花生》中的话鼓励他:"咱们要像落花生一样,不图外表好看,但要实实在在。" 晚年的许燕吉和魏振德过着平淡而幸福的生活。 两个人经常手牵着手在农科院里散步。 许燕吉会跟他说说工作上的事,魏振德就跟她聊聊羊场里的新鲜事。 他们之间,或许没有年轻人那种热烈的爱情,但那份在困境中建立起来的相濡以沫的感情,比什么都来得珍贵。 2006年魏振德去世时,许燕吉守在他身边。 之后她写下自传《我是落花生的女儿》,记录了自己坎坷的一生。 在书中,她特别用了一章的篇幅,详细记述了和魏振德相濡以沫的岁月。 她写道:"老魏用他最朴实的善良,教会了我什么是生活的真谛。" 主要信源:(《许燕吉的自述:落花生的孩子》;小学奥数网——陕西农民娶了一个不要彩礼的老婆,她不洗衣,也不做饭,10年后,老农发现,妻子身份不简单)

0 阅读:43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