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要是继续这样被消耗下去,会不会灭亡?说实话,即使世界上只剩下中国、美国和俄罗斯三个国家,别的国家都没有了,这三个也不会轻易灭亡。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2025年的俄罗斯像是一个被四面楚歌的大国,制裁名单越来越长,能源出口也受到诸多封锁。 很多人认为俄罗斯经济已经岌岌可危,随时可能崩塌,但要说它真的撑不住,恐怕得先了解一下俄罗斯的“家底”。 这个大国手握着丰厚的自然资源储备、巨大的国土面积和强大的经济韧性,它的底牌绝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实实在在的财富和战略优势。 俄罗斯的资源储备,是真正能支撑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比如,它的原油探明储量达到310亿吨,按当前的开采速度,这些储备可以使用65年,全球产量占比稳定在10%左右。 而更惊人的则是天然气,俄罗斯的天然气储量达到63.4万亿立方米,足够使用100年,全球产量占比高达16%。 虽然欧洲的需求减少,但中国和印度的市场需求迅速填补了这一空缺,2024年,中国成为俄罗斯的最大原油供应国,从俄罗斯进口了超过1亿吨原油,占中国总进口的近20%。 俄罗斯的天然气管道也在持续扩展,2024年,经过五年的建设,“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成功投入使用,每年可以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足够供1.3亿户家庭使用。 未来,“西伯利亚力量2号”和“远东管道”等项目完工后,每年俄罗斯对中国的天然气供应量,可能接近1000亿立方米。 俄罗斯不仅在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领域,继续稳居世界领先地位,而且在新能源的潜力方面也在积极布局。 另外,俄罗斯的国土面积达到1700万平方公里,东西横跨9000公里,从欧洲的边境到远东,几乎没有哪个国家,能像俄罗斯一样拥有如此广阔的战略纵深。 这不仅让俄罗斯在防御上具备无可比拟的优势,还能在全球范围内灵活调配资源和军事力量。 北方有北冰洋,冬季冰层厚得能承载重型坦克,而南方有高山屏障,东边是太平洋,天然的屏障让它在地理上不容易被包围。 俄罗斯的远东地区早已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普京政府推动的远东开发计划,不仅推动了中俄之间的粮食运输合作,还让俄罗斯的北极航线得到了更多的开发。 随着北极冰层逐年消融,俄罗斯的北方航线将每年能多出两个月的航运时间,这使得俄罗斯的港口,尤其是海参崴,逐渐成为亚欧贸易的重要中转站。 虽然俄罗斯的经济,一直被视为过于依赖能源出口,但近年来的数据显示,它的经济已经逐渐多元化。 2025年前8个月,俄罗斯对中国出口的冶金产品增长了42%,化工产品增长了24%,食品增长了11%。这些非能源类商品的增长,说明俄罗斯的经济韧性远超外界想象。 特别是农业领域,俄罗斯的粮食自给率非常高,小麦的出口量常年稳居世界第一,尤其是对埃及等国的出口量年年递增,即使国际粮食价格波动,俄罗斯人也完全不担心自己国内粮食供应问题。 与此相比,俄罗斯在金融和贸易方面,也逐渐摆脱对西方的依赖,2023年,40%的中俄油气贸易已经用本币结算,而人民币和卢布的直接兑换量也增加了300%。 这让俄罗斯在面对西方经济封锁时,反而能够找到更多的合作渠道和“后路”。 俄罗斯的另一大优势是其强大的内部凝聚力,尽管面临外部的巨大压力,但大多数俄罗斯人依然支持普京的领导。 不同于苏联时期的意识形态斗争,今天的俄罗斯更注重灵活的外交政策和多元化的合作方式。 与中国保持紧密的合作关系,与印度和西亚国家也有着广泛的经济往来,俄罗斯的外交政策越来越显示出“务实”和“灵活”的特点。 不仅如此,俄罗斯的核武库仍是其最重要的战略支撑之一,现有的6000多枚核弹头,足以让俄罗斯在全球范围内保有极强的威慑力。 即便常规军事力量出现一定的消耗,核威慑力依然是俄罗斯不可忽视的安全保障。 虽然俄罗斯面临一些经济挑战,比如物价上涨、劳动力短缺和技术人才外流等问题,但这些问题并不会在短期内动摇其经济基础。 2025年,中俄签署的《能源合作路线图》,将使俄罗斯的原油贸易量增加到3000万吨,并且能源合作还将向氢能、储能等新兴领域扩展,随着新兴产业的崛起,俄罗斯的经济盘子只会越做越稳。 那些认为俄罗斯会垮的人,显然低估了这个大国的生存韧性,凭借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国土和强大的内部凝聚力,俄罗斯的经济和国家安全并不像外界想象的那么脆弱。 大国的兴衰从来不是靠短期的消耗决定的,真正的韧性在于是否拥有足够的资源、战略纵深以及应变能力,未来,俄罗斯仍然会在全球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不会轻易崩塌。 (参考信息:光明网——美西方千钧重压下,俄罗斯会软下去、倒下去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