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访华团行程延期。 原本定在11月25日出发

孔融是快乐的孔雀 2025-11-24 12:40:37

就在刚刚。 日本方面突然宣布了访华团行程延期。 原本定在11月25日出发的日本龙头企业代表团,计划与中方高层面对面沟通合作,如今临时按下暂停。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本月多场地方友好互访与旅游推介活动也接连推迟,导火索源于日本高层高市的相关不当言论。这事的关键在于,把生意的节奏稳住,别让杂音打乱安排。 企业层面的直接影响最明显。多家日企在华有整车、家电、电子的生产与研发布局,天津、广州、苏州、重庆等城市都能找到配套工厂。线下会谈被改成遥距沟通,德企普遍仍倾向现场谈细节,对比之下效率差距一眼能看出。合作进度需要按部就班推进,这才是稳妥做法。 更现实的是订单排期和供应链调度。海运、报关、材料进出场都有时间窗,日企一旦错过节点就要整体重排。有分析认为,东南亚备选产线在整车与高端电子环节的规模与配套尚未完全跟上,很多关键工序仍依赖中国吊装、检测和零件齐套。短期替代难度不小,保障畅通最省事。 把镜头拉回今年的往来节奏。三季度起,日本多家商协会密集来华看厂、跑展,上海、深圳的行业展上日企展台不算少。对照欧美公司的做法,线下踩点仍是主流流程。面对面解决细项问题,减少误差,更利于落地。 历史经验也摆在那儿。2012年关系出现波折时,日系车在华销量与售后配件供应一度承压,这是公开的市场记录。随后往来恢复,销量和服务逐步回正。从结果看,稳住渠道和沟通才是关键。 日本国内舆论出现不满并不意外。很多人担心“损人不利己”,核心还是怕企业自身受伤。中国市场体量与用户基础摆在那里,品牌要维持存在感,需要稳定的接触频率与持续的沟通窗口。商业规律不会因为一两句话就改写。 从行业分布看,汽车、半导体设备、精密机床与材料都与中国工厂紧密对接。公开信息显示,海外设备商近两年持续参展、看线、做验证。对比之下,临时停摆只会增加不确定成本。把交流恢复到常态,实际效益更直接。 延期不等于关门。企业沟通通常要排期、确认名单、现场看样,任何环节拖延都会顺延到生产与交付。线上会议解决不了看线体、看仓库、看工艺稳定性这些现场环节。业务要跑在正确的时间轴上。 这次的插曲提醒各方,按流程、按节点办事,尽快把会面排回日程。对双方企业而言,项目推进、质量验证、交付兑现,都是共同利益。少受外界噪音干扰,确保链条顺畅,才能把损耗降到最低。 看得更长一点,稳定的交流与互利的合作,仍是主线。把精力放在产线、订单、服务和交付上,事情就会往好的方向走。业务归业务,节奏归节奏,先把手上的活干稳。

0 阅读:55
孔融是快乐的孔雀

孔融是快乐的孔雀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