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朝日新闻》:高市(Takaichi)因自己的失言导致了日中对立,但据我听说的消息,她似乎拒绝了外务省官员的说明。对她来说,日中邦交正常化的历史、日中之间的共同认识和理解似乎都不重要。对高市来说,重要的只是自己的面子。希望她能立即辞职。 事情的发酵早超出了言语失误的范畴。11 月 13 日中国外交部把日本驻华大使叫去严正交涉后,所有人都在等高市早苗的态度,可她 11 月 18 日公开表态绝不撤回发言,连外务省想介入解释都吃了闭门羹。 要知道外务省手里攥着的,是日中邦交正常化时定下的共同认识文件,里面明确写着双方对历史问题的共识,可这些在高市眼里似乎都成了无关紧要的旧纸。 更棘手的是,她的强硬已经让日本付出了实实在在的代价。中国直接暂停了日本水产进口,本就受核污染水排海影响的渔业雪上加霜,北海道渔民算出 11 月单月损失就超过 200 亿日元。 影视圈也遭了殃,原定 12 月上映的日本电影集体延期,旅游业更惨,中国刚发布的旅游警示让赴日游客预订量暴跌 70%,冲绳的度假村空房率飙到 90%。 日本外务省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派高级官员专程去中国解释 “政府政策没变”,可根本没人买账。毕竟高市的态度摆得明明白白,拒听说明、拒不道歉,这种强硬姿态让外务省的 “解释” 成了空头支票。 有日本媒体扒出,高市这么硬气,其实是想在党内巩固右翼基本盘,可她保住的是自己的政治面子,输掉的却是国家的实际利益。 佐藤章的怒斥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日中邦交正常化五十多年来,从经贸到文化的合作成果堆得老高,2024 年双边贸易额还维持在 3500 亿美元,日本汽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占比超过 25%。 可现在,这些合作的根基都在动摇,丰田、本田已经开始担心明年的在华销量,关西机场的免税店也在发愁中国游客的缺失。 最讽刺的是,高市拒听的外务省说明里,本有一套缓和局势的方案。外务省原本想让她以 “个人表述不当” 为由软化立场,既保住些许颜面,又能给中日关系降温,可她一门心思要 “保面子”,硬生生把台阶当成了障碍。 中国西部战区 11 月 15 日放出的《烽火青春》视频,展示部队守护边疆的决心,更像是对这种强硬态度的回应。 如今日本政坛吵成一团,有人支持高市的 “强硬立场”,更多人却在算经济账、外交账。佐藤章呼吁她辞职的声音越来越响,毕竟当个人面子凌驾于国家利益和历史共识之上时,带来的只会是更多的麻烦。 这场由失言引发的风波,早已不是简单的言语问题,而是考验着日本如何平衡内部政治与外交关系的难题。 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地区和平依赖各国的相互尊重与妥协。试图以"强硬姿态"转移国内矛盾、博取政治资本,最终只会引火烧身。对高市早苗而言,若继续坚持当前路线,不仅可能进一步拖垮日本经济,更可能让日本在东亚彻底失去信任。而这种信任的重建,或许需要数十年的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