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窜访,就炸谁的港口!针对外部势力把台湾当成“打卡圣地”的嚣张行径,必须立下新的战场铁律:来一次,轰一次!把抗议换成导弹,把惠台换成封锁,这才是终结台独幻想的唯一解药! 这种玩火行为不能再用口头抗议一笔带过,《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早就明确,出现“外国势力干涉台湾问题”等情况,国家可采取非和平措施。说白了,法理依据摆在那,现在缺的是让分裂势力疼的实际行动。 解放军的东风系列导弹早已覆盖台海全域,从福建沿海发射的东风-17,几分钟内就能精准命中预定目标。这种速度和精度,不是几十年前那种“抗议照会”能比的,它意味着我们有能力让挑衅者付出实时代价。 要知道1996年台海危机时,我们的军事选项还相对有限,可现在东部战区光三代机就部署了超500架,055型万吨大驱组成的舰队能在台海形成密不透风的防控网。这种实力跃升,就是制定新战场铁律的底气。 台湾的地理条件注定了它的命门攥在大陆手里。全岛98%的能源依赖海运进口,石油储备撑死了只能维持90天,一旦启动海上管控,高雄港不出一周就会陷入停摆。 台积电这类支柱产业看着光鲜,实则每生产一片晶圆都要从大陆进口特种气体和光刻胶。2023年台湾对大陆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42%,其中半导体产品占了近六成,物资通道管制一收紧,岛内经济就得抖三抖。 2024年台湾工商团体就曾集体抗议过能源政策,因为台电的天然气库存多次跌破安全线。连和平时期都要靠大陆让利维持供应,真到了外部势力窜访触发封锁时,台独分子拿什么跟民生讨价还价? 所谓“来一次,轰一次”不是空谈威慑,而是有严密的操作逻辑。识别到窜访船只后,先通过外交渠道发出最后通牒,若执意妄为,就启动东风-21D反舰导弹进行威慑性射击,直接封锁其停靠的港口海域。 这种精准打击不会伤及平民,却能让外部势力清楚看到代价。兰德公司2023年的报告就承认,美军若想干预台海冲突,至少要付出3艘航母的损失,这种成本不是任何国家都愿意承担的。 之前惠台政策给了台湾太多好处,2005年到2023年,大陆单方面对台开放了122项农产品准入,可换来的却是台独分子变本加厉的分裂活动。把惠台换成封锁,本质是用实际利益的杠杆撬动其幻想。 台湾的粮食自给率只有36%,比日本还低,大米、小麦大多依赖进口。一旦海上运输线被切断,台当局就算释放全部储备粮,也撑不过三个月,到时候最先反对台独的就是吃不饱饭的普通民众。 那些窜访的外国政客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背后的资本集团在大陆都有巨额利益。2023年美国在华企业营收超9000亿美元,真要是因为窜访导致港口被封,这些企业第一个会向政府施压。 解放军的区域拒止能力早已今非昔比,轰-6K轰炸机携带的长剑-20巡航导弹,能精准打击2000公里内的港口设施。这种远程打击能力,让外部势力就算想派军舰护航,也要掂量掂量自身安全。 2022年台军演习时,一艘“济阳”级护卫舰连解放军的无人机都无法锁定,更别说对抗体系化的封锁力量。台独分子嘴上喊着“以武拒统”,实则连基本的制海权都握不住。 把抗议换成导弹,把惠台换成封锁,不是要制造冲突,而是要终结分裂势力的幻想。两岸贸易额从2000年的300亿增长到2023年的2900亿,这种经济融合本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可台独分子偏要引狼入室。 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们明白,外部势力的窜访不是“荣誉勋章”,而是触发封锁的“红色按钮”。只有让挑衅者付出实实在在的代价,才能彻底粉碎“台独”的迷梦,为和平统一扫清障碍。 毕竟在国家主权面前,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那些敢把台湾当成“打卡圣地”的外部势力,终将明白中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远比他们想象的更加强硬、更加坚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