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一男子打完麻将,晚上11点和5个朋友去吃烧烤,还点了白酒,凌晨4点各自回家。谁料14天后,男子在自家小区坠楼,家属没得到赔偿,竟把5名同饮者和烧烤店老板夫妻告上法院,索赔32万余元,最终的判决结果,家属根本没想到。 谈某是一名普通的工薪族,今年三十五岁,性格内向,不太善于与人表达情绪。平时工作忙碌,偶尔会约上几位老朋友打麻将消遣。 那天晚上,他和朋友们在小区附近的一家麻将馆消磨了几个小时,直到夜深人静,麻将桌上的牌声才渐渐停下。 晚上十一点,谈某和五位老朋友决定去附近的烧烤店吃夜宵。烧烤店的灯光昏黄,烟火缭绕,空气中弥漫着烤肉和香辣调料的味道。 谈某和朋友们点了几串烤肉,也叫了一瓶白酒。酒杯碰撞的声音,伴随着几句寒暄和笑谈,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清脆。谈某一向不善言辞,但在酒精的作用下,他显得格外放松,也偶尔开开玩笑。 烧烤店老板段某国看着这群顾客,心中也有些庆幸,夜里有生意,总比冷清要好。 谈某和朋友们吃得不算多,但几瓶白酒下肚,气氛渐渐热烈起来。凌晨四点左右,聚会才慢慢散去,大家各自打车回家。 十四天后,一个令人心碎的消息传来。谈某的家属发现,他在自家小区坠楼身亡。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家属瞬间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 家属心中生出一个念头:难道谈某在烧烤店的聚会中,受到了某种刺激或言语上的伤害,才导致他后来选择轻生?这种猜想让他们的愤怒迅速扩散。 他们首先想到的,是那晚与谈某同饮的五位朋友。于是,家属带着满腔的怨气,冲到朋友们家中,试图寻找一个答案。 推门而入的瞬间,气氛骤然紧张,彼此争执,言语逐渐升级成肢体冲突,场面一度失控。 怒火未消的家属随后又直奔烧烤店。家属穿着丧服,头发略微凌乱,泪水顺着脸颊滑落:“我男人死得真惨啊!就在他们家吃过饭,就死了!” 路过的食客停下脚步,好奇又窃窃私语,有人摇头叹息,有人低声讨论,议论纷纷。 烧烤店内,段某国夫妻正忙着翻烤串、收拾桌面,热气和烟雾弥漫在空气里。听到门口哭喊声,他们心中一紧。 门口的哭声越来越大,家属哭着踉跄着走进店门,周围的食客都停下了筷子,目光投向这位悲痛欲绝的女子。 段某国深吸一口气,迎上前去,尽量平和地解释:“我们只是开饭店的,他们来店里消费,我们提供食物和酒水。 谈某又不是吃我家烤串中毒死的,这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他的声音平静而理智,试图用冷静缓解对方的情绪,同时也在表明立场。 家属指责与无力:“你们知道吗?他生前那么孤单,那么脆弱,就在你们店里吃了东西,喝了酒……然后,他就没了……” 旁边的食客交换着尴尬的目光,几个人轻轻嘀咕:“这也太无理无脑了吧……”,这番话并没有让家属冷静下来,反而加剧了他们的愤怒。 在家属看来,无论如何,烧烤店提供的酒水和食物,以及朋友们那晚的行为,都似乎与谈某的死亡存在某种因果关系。他们提出了高达三十二万余元的赔偿要求。 案件进入法院审理阶段。法庭上,律师辩护时提出了关键事实:谈某与朋友聚会后,生死事件发生在十四天之后,并没有直接的因果联系。 烧烤店和朋友们并没有对谈某实施任何强制行为或伤害行为;根据法律,行为人的责任必须与受害人的损害之间存在明确的因果关系。 在庭审中,谈某的家属泣不成声,他们回忆谈某生前内向、不善于表达情绪,常常独自承受压力。 家属认为,如果朋友们当晚的言行、酒水消费或者烧烤店的环境对他造成了刺激,那么间接地,这几位朋友和烧烤店老板就应该承担部分责任。 法院最终裁定驳回家属的全部诉求。法官在判决中明确指出:从法律角度来看,谈某的死亡缺乏直接证据表明是因当晚的聚会或酒水消费引起。 烧烤店提供服务的行为属于正常商业行为,不存在违法或侵权;五位同饮者也未对谈某实施任何可认定的侵害行为。因此,无论从法律责任还是因果关系的角度,都无法支持家属的索赔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