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比嘴诚实!中日两国关系跌入谷底,一些日本右翼网民发起了“抵制中国货”的活动,还喊出了“绝不买中国大米”的口号,结果话音未落,中国米已被抢光。 11月20日,日本几个右翼网民在社交平台上煽风点火,发起了所谓“抵制中国货”的活动,拍着视频喊口号,说“中国人的东西咱们坚决不碰,尤其是中国大米,吃了丢面子”,还把超市里的中国大米拍下来打叉,号召大家一起抵制。 这视频在网上闹得挺凶,右翼分子一个个跳出来附和,说要让中国商家知道厉害,可他们万万没料到,这口号刚喊了两天,11月22日就传来了反转,东京、大阪好几家大型超市里,货架上的中国大米全被抢空了,连补货的机会都没给。 大阪一家超市的店员接受采访时说,早上刚开门就来了一群大妈,直奔中国大米货架,你两袋我三袋地往购物车里装,有个大爷一下子买了十公斤,说“这米煮饭香,还比日本本地米便宜三成,抵制归抵制,日子还得过”。 更有意思的是,有记者拍到,之前带头喊抵制口号的一个右翼博主,戴着口罩偷偷去超市买米,看到中国大米卖完了,还跟店员抱怨“怎么不早说,我家孩子就爱吃这种长粒米”,被认出来后灰溜溜地跑了。 可能有人会问,日本自己也产大米,为啥大家非要抢中国的?这里面藏着门道,中国出口到日本的大米,大多是东北产的长粒香米,煮出来颗粒分明,还带着一股自然的香味,特别适合做寿司和盖饭,日本家庭都爱用。 价格也是个关键因素,日本本地大米因为土地少、成本高,一斤要卖到人民币二十多块,而中国大米运到日本,加上关税一斤也就十块左右,同样的品质,价格差了一半还多,普通老百姓过日子,肯定选划算的。 日本的米店老板最清楚其中的门道,东京新宿一家开了三十年米店的老板说,他卖中国大米快十年了,回头客特别多,尤其是餐馆老板,每次都成吨地进货,说“客人就认这个味,换成日本米还得降价,不划算”。 其实右翼的抵制闹剧早就露过怯,2023年他们也喊过抵制中国的保温杯,结果发现日本本地的保温杯要么贵得离谱,要么保温效果不如中国的,没一个月大家又开始买中国货,这次的大米事件不过是重蹈覆辙。 有日本农业专家分析,日本大米产量其实够用,但品种太单一,主要就是越光米,而中国大米有长粒、圆粒好几种,还能根据不同需求加工,比如做米粉的专用米、煮粥的黏米,这些都是日本本地没有的,根本替代不了。 更打脸的是,右翼喊着抵制中国大米,可日本的不少酒厂、食品厂都在用中国大米做原料,因为中国大米淀粉含量高,酿出来的清酒口感更好,要是真全面抵制,这些厂家首先就得倒闭,他们根本不敢跟钱过不去。 有网友调侃“这哪里是抵制,分明是免费打广告”,这话还真没说错,右翼闹得越凶,越多人好奇中国大米到底好不好,跑去超市一看,性价比这么高,自然就买了,反而帮中国大米提升了销量。 日本普通老百姓心里跟明镜似的,好不好用、划不划算,自己用了就知道,不会跟着右翼瞎起哄,毕竟日子是自己过的,没必要为了所谓的“面子”跟自己的钱包过不去,这也是抵制活动每次都失败的原因。 反观咱们中国,从来没搞过什么抵制外国货的活动,而是抱着开放的心态,好东西就学习,好产品就引进,同时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更好,这种自信和包容,比喊一万句口号都管用。 这件事也说明,现在的世界早就连在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靠喊口号搞抵制根本行不通,只有互相合作、互利共赢,才能让大家都过得更好,那些逆势而为的闹剧,最终只会沦为别人的笑柄。 商品好不好,市场说了算;关系好不好,民心说了算。与其搞那些没用的抵制,不如好好提升自己的产品品质,用实力赢得尊重,这才是长久之道,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赢得别人的认可。 信息来源: 农民日报——2025-11-24 日本人“饿死不碰中国米”?

